广西蚕业

产业聚焦

  • 发挥特色优势 强实干重实效 全面加快建设蚕业强区步伐——在2023年广西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

    韦波;

    <正>(2023年4月27日)同志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在“桂中腹地”“世界瑶都”来宾市召开广西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现场推进会,主要任务有两项,一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会议和自治区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科学谋划部署,推动广西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农业强区和新时代壮美广西开好局起好步加油助力。

    2023年02期 v.60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8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试验研究

  • 环境因子对桑椹菌核病菌核萌发及子囊盘生长的影响

    唐名艳;蒋满贵;唐亮;黄深惠;赵烨芸;黄贤帅;韦幂;董桂清;陈小青;

    以在桑园收集的越冬桑椹菌核为材料,调查其在湿度充足的自然气候条件下萌发形成子囊盘的发育历期。探索了不同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对菌核萌发和子囊盘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桑椹菌核病菌核在湿度充足的自然气候条件下从萌芽到子囊盘消亡历时38~52 d,平均历时45.0 d;其中萌芽抽生期16~23 d,平均18.7 d;杯盘膨大期6~12 d,平均8.4 d;平盘期8~20 d,平均14.1 d;消亡期1~6 d,平均3.3 d。菌核在10~20℃范围均可萌发形成子囊盘,最佳温度是15℃。土壤湿度对于菌核萌发有显著影响。土壤湿度25%时,菌核不能萌发;土壤湿度50%时,菌核萌发率为23.5%;土壤湿度75%时,菌核萌发率达78.0%;土壤湿度90%时,菌核萌发率达到100%。光照能刺激菌核萌发形成子囊盘,并能促进子囊盘的生长发育。菌核在全光照不遮光和黑膜遮光透光率5%的情况下均能萌发,全光照不遮光培养,单粒菌核萌发子囊柄的平均数量为4.1个,并且子囊柄顶端均能形成子囊盘;黑膜遮光透光率5%培养,单粒菌核萌发子囊柄的平均数量为1.2个,只有51.3%的子囊柄顶端能形成子囊盘。研究结果为桑椹菌核病的预报和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2023年02期 v.60 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1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桂桑优12和粤椹大10不同季节和叶位的桑叶及桑叶茶品质分析

    徐雯雯;陆春霞;肖潇;刘开莉;李小群;莫炳巧;陈菁;梁贵秋;

    广西桑叶资源丰富,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评价广西主栽桑树品种桂桑优12和粤椹大10在不同季节不同叶位的桑叶及桑叶茶的品质,并进行感官评审,筛选出最优的桑叶和桑叶茶。以总多糖、总多酚、总黄酮、总游离氨基酸、1-脱氧野尻霉素(1-deoxynojirimycin,DNJ)含量作为检测指标,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24个桑叶样本及24个桑叶茶的质量。桑叶与桑叶茶的品种桂桑优12优于粤椹大10,上叶位>中叶位>下叶位,桂桑优12季节上呈现秋季>春季>夏季>冬季的趋势,而粤椹大10呈现冬季>秋季>夏季>春季的趋势。桑叶综合优选的是桂桑优12秋季上叶位,桑叶茶兼备品质和感官最优的原料来源是桂桑优12夏季上叶位。生产上可根据不同的需求针对性地选择采摘的季节、桑叶的品种和不同的叶位进行加工,以使桑叶资源优化利用达到最佳效果。

    2023年02期 v.60 1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0K]
    [下载次数:2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广西地区蚕沙成分分析——桂蚕8号为例

    莫炳巧;刘开莉;肖潇;陆春霞;韦师妮;徐雯雯;李安华;梁贵秋;李小群;

    收集广西地区桂蚕8号的蚕沙,比较分析不同龄期蚕沙的组成成分。结果表明,3~5龄期蚕沙中脂肪、蛋白质、β-胡萝卜素、锌、氨基酸总量及各种氨基酸含量、总黄酮含量随着龄期增加而减少;灰分、粗纤维、钾、镁含量随着龄期增加而增加;广西地区的蚕沙灰分、粗纤维、钙、磷、镁、钾含量较高。研究结果为广西蚕沙的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

    2023年02期 v.60 2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6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7种抗菌药物协同抗家蚕病原细菌效果

    陆方苗;黄洁薇;欧壮兵;黄湖滔;罗妮;黄深惠;蒋满贵;王霞;黄旭华;文小淋;

    家蚕细菌病是一种可以应用药物治疗的蚕病,在养蚕生产中使用的抗菌药物种类繁多。为了合理使用药物,有效防治家蚕细菌病,采用琼脂平板滤纸片法调查盐酸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盐酸多西环素、硫氰酸红霉素、氯霉素、氟苯尼考和阿莫西林等7种抗菌药物对家蚕灵菌败血病病原、苏云金杆菌和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并调查抗菌药物间协同抗家蚕细菌病原的效果。结果表明,盐酸环丙沙星对家蚕病原细菌抗菌效果最佳,对灵菌败血病菌和苏云金杆菌的抑菌活性是抗菌较差药物的19倍以上;其次是恩诺沙星;其他药物的抑菌效果较差。试验验证出盐酸环丙沙星与恩诺沙星、盐酸多西环素、氟苯尼考、硫氰酸红霉素、氯霉素、阿莫西林以及恩诺沙星与硫氰酸红霉素、盐酸多西环素、氟苯尼考两两混合对家蚕灵菌败血病菌和苏云金杆菌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盐酸环丙沙星与氯霉素、恩诺沙星与氟苯尼考混合对家蚕葡萄球菌也具有增强抗菌的效果。试验结果为蚕用药物生产以及养蚕生产中合理利用药物有效防治蚕病提供指导依据。

    2023年02期 v.60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2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研究与综述

  • 家蚕血液型脓病的研究进展

    陈朝蓉;刘开莉;龚美霞;黄梅梅;李莉;韦润宇;庞洪梅;虞崇江;

    家蚕血液型脓病是由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家蚕病毒病,在蚕区时有发生,严重时会给蚕桑产业造成巨大的损失。总结了家蚕血液型脓病在生产上暴发的危害、该病的症状、发病的特征和诊断方法。综述了该病的诊断有症状诊断、显微镜镜检、血清学诊断、分子生物学诊断和检测软件诊断;在病原的研究进展上,有病原生物学特性、表型和生活史、感染途径和侵入方式;在防治的研究进展上,有抗病品种、抗性蛋白、抗性基因和防治药物;防治药物方面主要有消毒剂、抗病毒类化合物和生物类药剂。系统归纳总结了该病的防控技术及研究进展,旨在为该病的科学防控和深入研究提供更多参考。

    2023年02期 v.60 3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0K]
    [下载次数:3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河池市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对策建议

    黄康东;陈振烽;韦志惠;

    分析了河池市蚕桑产业具有规模效益大、加工能力强、综合利用较全面、品牌影响力较大等优势,指出了当前河池市蚕桑产业存在生产管理粗放、科学种养水平不高、市场不够规范、产业链不够齐全、科技创新动能不足、组织管理体系不够完善等突出问题。提出了加强优质原料茧生产加工基地建设、维护市场秩序、全面打造茧丝绸全产业链、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加强组织领导和政策支持等对策建议。

    2023年02期 v.60 3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5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广西蚕桑家庭农场发展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韦润宇;孟菲平;陆俣伽;石家秋;黄尚勇;廖乃有;韦师妮;梁贵秋;虞崇江;

    利用全区纳入全国家庭农场名录系统的525个蚕桑家庭农场的各项数据为基础,对广西蚕桑家庭农场进行SWOT分析。分析结果认为广西蚕桑家庭农场具有政府高度重视、广西蚕桑产业和家庭农场发展基础扎实、行业指导支持服务到位的优势;但仍存在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规范经营程度较低、各方面支持力度有待加强、联合发展和带动能力不足等劣势;面临劳动力老龄化、文化水平低,桑园用地可能面临瓶颈,蚕桑产业比较效益优势下降等威胁;迎来《蚕桑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广西蚕桑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广西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和巩固脱贫攻坚衔接乡村振兴政策的机遇。在SWOT分析结果基础上,从优势—机会、劣势—机会、优势—威胁、劣势—威胁4个战略组合方向给出推动蚕桑全产业链建设、提升蚕桑家庭农场从业人员素质、发展蚕桑生产新模式、提升蚕桑家庭农场经营效益等广西蚕桑家庭农场发展对策。

    2023年02期 v.60 45-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9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茧丝标准适用性分析与建议

    苏宏胜;

    我国茧丝相关标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较多问题,譬如在鲜茧标准上,标准与实际生产相互脱离、部分指标过于复杂;在干茧标准上,标准的性质为推荐性而非条文强制性标准、部分标准需要调整完善;在生丝标准上,生丝标准的质量指标未及时更新、生丝标准的检测方法较为落后。鉴于上述问题,提出相应的标准体系改进的建议。建议鲜茧标准与实际生产相联系,将重量法改为粒数法计算上车茧;鲜茧和干茧标准要相互协调,质量要求一致、分级统一;减少部分指标,增强可操作性,消减匀净度、上车茧率,主要考核出丝率、洁净和解舒率。建议将干茧标准的性质由推荐性改为条文强制性;完善规范性引用文件,增加解舒试验水质的总硬度和总碱度的标准。建议制定适应丝绸行业新变化的生丝标准,增加茸毛检测项目;改进生丝标准的检测方法,引进生丝的电子检测技术,增设丝胶等指标。

    2023年02期 v.60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4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型群体单蛾研磨仪的应用研究

    李莉苓;夏青;蒙霜;黎书明;何松涛;胡文娟;韦红群;何珊珊;莫云霞;

    新型群体单蛾研磨仪是广西蚕种质量检验检疫站2021年新研制的一种替代蚕种母蛾检验工作中手工磨蛾的器械。通过对新型群体单蛾研磨仪的研磨效果与应用于生产检验的可行性进行试验论证,在规定研磨仪磨蛾时间条件下,将其与传统的手工研磨方式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显示,新型群体单蛾研磨仪研磨3 min后,蛾样均呈糊状,样品研磨充分,效果一致。研磨仪研磨比传统手工研磨省时省力、效率更高且检验检疫结果与手工研磨结果无差异,在生产上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2023年02期 v.60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6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桑蚕产业核心示范区的带动成效分析与建议——以“那坡县边关丝路桑蚕产业示范区”为例

    李健伟;李勤英;周世西;雷连杰;梁光军;

    为树立“那坡蚕桑”品牌,通过以点带面,建立示范区带动产业集聚发展。对在全县做大做强蚕桑产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蚕桑产业现代化进程,创造更多农业增收机制,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那坡边关丝路桑蚕产业示范区”因地制宜,在基础建设、技术集成、示范效果等方面有独特的创新方法,可复制,可推广。经过示范区的创建与示范,带富减贫效果明显,为那坡县及周边地区种桑养蚕提供品种和技术参考,具有明显的带动效果。

    2023年02期 v.60 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1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科技动态

  • 蚕学外文学术论文摘要选译

    <正>1. WANG P,CUI Q,WANG X,et al. The inhibition of ecdysone signal pathway was the key of pyriproxyfen poisoning for silkworm,Bombyx mori,Pesticid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DOI:10.1016/j.pestbp.2022.105307.(2023)[题目]蜕皮激素信号通路的抑制是家蚕吡丙醚中毒的关键[摘要]吡丙醚是一种保幼激素类的杀虫剂。一旦摄入,它会导致家蚕(ID:7091,鳞翅目)出现一系列中毒症状,如不结茧、不化蛹、产低活性卵和龄期延长。然而,其中毒机制尚不清楚。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科学研究院的潘志新团队通过给蚕添食不同浓度吡丙醚浸泡的桑叶,并解剖头部进行转录组分析,同时用血淋巴测定蜕皮激素和幼激素滴度。

    2023年02期 v.60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3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