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朝蓉;刘开莉;龚美霞;黄梅梅;李莉;韦润宇;庞洪梅;虞崇江;
家蚕血液型脓病是由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家蚕病毒病,在蚕区时有发生,严重时会给蚕桑产业造成巨大的损失。总结了家蚕血液型脓病在生产上暴发的危害、该病的症状、发病的特征和诊断方法。综述了该病的诊断有症状诊断、显微镜镜检、血清学诊断、分子生物学诊断和检测软件诊断;在病原的研究进展上,有病原生物学特性、表型和生活史、感染途径和侵入方式;在防治的研究进展上,有抗病品种、抗性蛋白、抗性基因和防治药物;防治药物方面主要有消毒剂、抗病毒类化合物和生物类药剂。系统归纳总结了该病的防控技术及研究进展,旨在为该病的科学防控和深入研究提供更多参考。
2023年02期 v.60 3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0K] [下载次数:3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黄康东;陈振烽;韦志惠;
分析了河池市蚕桑产业具有规模效益大、加工能力强、综合利用较全面、品牌影响力较大等优势,指出了当前河池市蚕桑产业存在生产管理粗放、科学种养水平不高、市场不够规范、产业链不够齐全、科技创新动能不足、组织管理体系不够完善等突出问题。提出了加强优质原料茧生产加工基地建设、维护市场秩序、全面打造茧丝绸全产业链、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加强组织领导和政策支持等对策建议。
2023年02期 v.60 3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5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韦润宇;孟菲平;陆俣伽;石家秋;黄尚勇;廖乃有;韦师妮;梁贵秋;虞崇江;
利用全区纳入全国家庭农场名录系统的525个蚕桑家庭农场的各项数据为基础,对广西蚕桑家庭农场进行SWOT分析。分析结果认为广西蚕桑家庭农场具有政府高度重视、广西蚕桑产业和家庭农场发展基础扎实、行业指导支持服务到位的优势;但仍存在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规范经营程度较低、各方面支持力度有待加强、联合发展和带动能力不足等劣势;面临劳动力老龄化、文化水平低,桑园用地可能面临瓶颈,蚕桑产业比较效益优势下降等威胁;迎来《蚕桑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广西蚕桑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广西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和巩固脱贫攻坚衔接乡村振兴政策的机遇。在SWOT分析结果基础上,从优势—机会、劣势—机会、优势—威胁、劣势—威胁4个战略组合方向给出推动蚕桑全产业链建设、提升蚕桑家庭农场从业人员素质、发展蚕桑生产新模式、提升蚕桑家庭农场经营效益等广西蚕桑家庭农场发展对策。
2023年02期 v.60 45-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9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苏宏胜;
我国茧丝相关标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较多问题,譬如在鲜茧标准上,标准与实际生产相互脱离、部分指标过于复杂;在干茧标准上,标准的性质为推荐性而非条文强制性标准、部分标准需要调整完善;在生丝标准上,生丝标准的质量指标未及时更新、生丝标准的检测方法较为落后。鉴于上述问题,提出相应的标准体系改进的建议。建议鲜茧标准与实际生产相联系,将重量法改为粒数法计算上车茧;鲜茧和干茧标准要相互协调,质量要求一致、分级统一;减少部分指标,增强可操作性,消减匀净度、上车茧率,主要考核出丝率、洁净和解舒率。建议将干茧标准的性质由推荐性改为条文强制性;完善规范性引用文件,增加解舒试验水质的总硬度和总碱度的标准。建议制定适应丝绸行业新变化的生丝标准,增加茸毛检测项目;改进生丝标准的检测方法,引进生丝的电子检测技术,增设丝胶等指标。
2023年02期 v.60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4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莉苓;夏青;蒙霜;黎书明;何松涛;胡文娟;韦红群;何珊珊;莫云霞;
新型群体单蛾研磨仪是广西蚕种质量检验检疫站2021年新研制的一种替代蚕种母蛾检验工作中手工磨蛾的器械。通过对新型群体单蛾研磨仪的研磨效果与应用于生产检验的可行性进行试验论证,在规定研磨仪磨蛾时间条件下,将其与传统的手工研磨方式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显示,新型群体单蛾研磨仪研磨3 min后,蛾样均呈糊状,样品研磨充分,效果一致。研磨仪研磨比传统手工研磨省时省力、效率更高且检验检疫结果与手工研磨结果无差异,在生产上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2023年02期 v.60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6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健伟;李勤英;周世西;雷连杰;梁光军;
为树立“那坡蚕桑”品牌,通过以点带面,建立示范区带动产业集聚发展。对在全县做大做强蚕桑产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蚕桑产业现代化进程,创造更多农业增收机制,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那坡边关丝路桑蚕产业示范区”因地制宜,在基础建设、技术集成、示范效果等方面有独特的创新方法,可复制,可推广。经过示范区的创建与示范,带富减贫效果明显,为那坡县及周边地区种桑养蚕提供品种和技术参考,具有明显的带动效果。
2023年02期 v.60 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1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