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蚕业

试验研究

  • 广西家蚕“两广二号”血液型脓病传染因子及其偏相关分析

    唐亮;唐名艳;潘志新;蒋满贵;赵烨芸;余武昌;李标;虞崇江;董桂清;

    为了研究影响广西家蚕血液型脓病传染的主要因子,探索蚕病精准防控时机与策略,通过对气候条件、病蚕混育率、饲养密度、龄期经过以及药物防控等因子进行偏相关分析,分析各因子对蚕期血液型脓病发生危害的影响力。结果表明,当蚕群中有染病个体时,高温多湿环境是诱导和加快蚕座传染的主要因子;家蚕血液型脓病蚕座传染很强,病蚕混育率是主要传染因子,与发病率的相关系数最高;蚕座密度对病毒次生传染,显示过高的养蚕密度增加了传染发病率;感染龄期对病毒次生传染,表现为龄期越小,次生传染越严重;防控药物介入可降低次生传染发病率,新鲜石灰粉防控效果较好,增加施用次数可降低危害。所有影响因子中,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病蚕混育率是首要的因子,其次是混育龄期,第三是药物施用,呈现负相关,第四是饲养季节,最后是饲养密度。每天施用一次的药物处理仍然会出现病原逃逸的现象,宜增加施药次数减轻危害。本研究结果可为广西家蚕血液型脓病防治提供参考。

    2022年02期 v.59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9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平果市小蚕共育现状及发展对策

    黄若雨;韦振宇;黄红燕;汤庆坤;李燕飞;蓝必忠;

    综述了平果市小蚕共育发展历程和条桑碎叶育、片叶切叶育、蚕框育、蚕匾育4种生产模式,分析了当前该市存在的小蚕共育技术差异大、设施不够完善、市场较混乱、服务不到位、技术力量不足等问题,提出了推进标准化、规范生产技术、加大小蚕共育室设施改造、加强商品小蚕市场监管、建立完善小蚕共育生产经营体系、加大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服务产业发展的对策,推进蚕桑持续稳定发展。

    2022年02期 v.59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0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桂蚕H9黄茧丝素肽的提取工艺及其护手霜的功效品质评价

    肖潇;陆春霞;刘开莉;徐雯雯;莫炳巧;唐永飞;梁贵秋;

    蚕丝蛋白在护肤品的研发上具有广阔前景,以桂蚕5号家蚕白茧为对照,对桂蚕H9黄茧进行多种脱胶和溶解方法组合试验,通过检测丝素肽的护肤理化指标,得出黄茧丝素肽的最佳提取方法,再制作成护手霜。结果显示,丝素肽含量在0.5~0.6 mgprot/mL;白茧和黄茧两种丝素肽均有一定美白性、保湿性、抗紫外线及抗氧化性,黄色茧丝素肽的酪氨酸酶抑制率高于白色茧;在抗氧化性方面黄茧与白茧能力相当。

    2022年02期 v.59 1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1K]
    [下载次数:6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家蚕新品种“桂蚕8号”在柳城县示范应用效果

    莫炳巧;梁贵秋;韦国娟;刘开莉;肖潇;陆春霞;徐雯雯;李小群;邓忠榜;

    为了解家蚕新品种桂蚕8号的特性和在柳城县应用的总体表现,2021年5—10月,以现行广西当家品种两广二号为对照,在柳城县开展桂蚕8号示范试养。结果表明,桂蚕8号大蚕期血液型脓病发病率和总发病率分别比两广二号低7.17%和7.81%,饲养成绩及茧丝成绩均高于对照品种两广二号,说明桂蚕8号适宜在柳城县推广饲养。

    2022年02期 v.59 20-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6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广西黄练镇家蚕死亡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董桂清;蒋满贵;黄旭华;唐亮;陈小青;唐名艳;赵烨芸;黄深惠;

    基于广西贵港市覃塘区黄练镇发生了大批量家蚕中毒死亡的现象,为了科学查找蚕中毒原因,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发现中毒家蚕的饲养农户共同之处是使用同种桑树肥料,对各种涉蚕物资进行农药残留检测。结果显示,桑树肥料中含有高浓度噻虫嗪,家蚕添食试验显示噻虫嗪的浓度大于0.001 56 mg/kg能够导致家蚕发生中毒;噻虫嗪16.5 mg/kg浓度根基施肥,40 d内采叶喂蚕可导致3龄蚕急性中毒,100 d后药物毒性消失。通过综合分析,认为桑园施用的肥料中残留有高浓度的噻虫嗪,其通过桑树根部吸收,传导到桑叶,导致家蚕农药中毒,继而引起大批量死亡。农药来源推测是甘蔗种植中使用噻虫嗪,农户购买的此批肥料使用了较多的甘蔗滤泥,导致肥料中噻虫嗪含量较高。针对噻虫嗪引起的家蚕农药中毒现象,建议更换新鲜无毒桑叶减少损失,可疑桑叶先行少量饲喂试验等措施,噻虫嗪肥料施肥后的桑树在100 d后再采叶喂蚕,可有效防止家蚕农药中毒的发生,减少经济损失。

    2022年02期 v.59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0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研究与综述

  • 广西蚕桑产业竞争力分析及高质量发展战略研判

    于永霞;毛洪斌;聂良文;石(韦华)韬;冉艳萍;张培芬;肖丽萍;李标;

    应用综合比较模型,分析比较全国以及广西、云南等19个蚕区2016—2020年的桑园面积、蚕茧产值进行了分析,并分析19个蚕区的2016—2020年的规模优势指数(SAI)、效率优势指数(EAI)、综合比较优势指数(AAI)。结果显示,广西的桑蚕规模优势SAI指数稳定在7,位于第一位;蚕桑生产效率指数EAE位列蚕区第1位,且稳定在11以上,效率优势显著;综合比较优势(AAI)方面,广西2016—2021年的AAI指数在9左右浮动。AHP—SWOT分析显示,广西的蚕桑产业属于第一象限机会型战略区的实力型方位域,建议采取抓住机遇大力推进蚕桑产业发展、充分发挥示范基地的带动引领作用、继续加大优质鲜茧及高等级生丝的生产与供应、加快蚕桑机械化研发应用、加快人工饲料全龄育的研究、加快桑蚕茧丝绸全产业链条发展等战略措施,确保广西蚕桑产业继续保持较高的竞争力,完成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

    2022年02期 v.59 3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2K]
    [下载次数:3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南丹瑶蚕平板丝产业现状和发展对策

    吴平;覃丹宁;张桂征;韦城;杨丹月;吴佳桔;冯红柳;董桂清;黄康东;

    通过全面介绍南丹瑶蚕平板丝产业现状,概括南丹瑶蚕平板丝典型特征特性,针对当前该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发展建议:建立南丹瑶蚕保护区,保存南丹瑶蚕品种资源;加强利用瑶蚕平板丝制作瑶族特色服饰来传承瑶族文化的保护力度;通过农旅融合发展,在传承和保护瑶族文化的同时,不断提升瑶族特色服饰和瑶族特色文化的影响力,多渠道提高效益,助推乡村振兴。

    2022年02期 v.59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0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桂蚕8号原种繁育效果分析与配套繁育技术

    兰艳妮;李枫烨;吴静颜;黄凌;谭福洋;石海潜;黄扬玉;浦月霞;

    为了解桂蚕8号新品种杂交原种的繁育性能,2021年选春期、夏期、秋期进行调查,将桂蚕8号与广西当家品种两广二号的杂交原种繁育效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显示“,桂蚕8号”的原原种“锦“”绣“”壮“”丽”的克蚁收茧量均高于两广二号的4个原原种;其中克蚁收茧量最高为“丽”3.75 kg/g,比最低的“7532”3.19 kg/g高17.55%;死笼率均低于两广二号的4个原原种,其中死笼率最低为“丽”1.57%,比最高的“湘晖”低4.51%。桂蚕8号的4个原原种平均制杂交原种“锦·绣“”绣·锦“”壮·丽“”丽·壮”的克蚁制种量均高于两广二号4个原原种的克蚁制杂交原种量,但各品种间除“丽·壮”与“7532·湘晖”的克蚁制杂交原种量差异显著外,其他品种间没有差异;桂蚕8号的中日系平均克蚁制杂交原种量为38.68张/g,比两广二号的中日系平均克蚁制杂交原种量高7.83%。桂蚕8号的中日系杂交原种平均折净率为82.41%,比两广二号中日系平均杂交原种折净率高6.18%。新品种桂蚕8号杂交原种繁育的主要指标,均已经达到或超过广西当家品种两广二号,已经达到蚕种生产实用化水平。

    2022年02期 v.59 4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7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全诚;覃向平;田孟宇;陆方苗;韦善教;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是广西蚕桑业优质茧生产基地,蚕桑产业是环江县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主导产业。围绕桑、蚕、茧丝、技术和设施设备等方面分析环江蚕桑产业发展现状,从组织领导、政策资金、科技创新及技术服务等方面分析出环江促进蚕桑产业发展的有力措施,进而提出新形势下环江县蚕桑业面临的问题以及对策建议。

    2022年02期 v.59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1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背景下环江蚕桑产业发展的思考

    覃向平;田孟宇;陆方苗;韦善教;全诚;

    分析了蚕桑产业助力环江县毛南族整族脱贫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分析了该县蚕桑产业推进脱贫攻坚的主要举措,指出了当前蚕桑产业在接续乡村振兴面临的全产业链发展不完整、生产要素结构变化、产业竞争力下降、抵御风险能力不强等挑战,提出了加强产业衔接、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推进政策衔接、优化生产要素结构,推动经营主体衔接、提高产业竞争力、服务保障衔接和夯实产业发展基础的发展思路,推进蚕桑产业发展,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2022年02期 v.59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7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科技动态

  • 蚕学外文学术论文摘要选译

    <正>1. XIAO R,XIA H C,GE Q,et al. Comparative transcriptome and proteome reveals synergistic functions of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and proteins implicated in an over-dominant silkworm heterosis of increased silk yield. Insect Mol Biol. DOI:10.1111/imb.12779.(2022).[题目]通过比较转录组和蛋白质组揭示在提高蚕丝产量的超显性杂种优势中差异表达基因和蛋白的协同作用

    2022年02期 v.59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7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