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永霞;吴婧婧;乐波灵;李标;韦伟;
对《广西蚕业》科技学术期刊2012—2021年载文数量、载文内容、作者人数以及学历、职称、所在地区及作者单位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016年起《广西蚕业》改版以及被评为“科技学术期刊”之后,单篇文献字数明显增加,科技学术论文进一步增加,科普性文章减少。文献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蚕桑产业发展、蚕桑新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家蚕品种选育及蚕的病虫害、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合著作者的比例逐年上升;具备大学学历的作者是本刊的主要作者;具备中级和副高级职称的作者在本刊发表的文献较多;广西地区的作者投本刊的比例较高,其中又以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的作者较多;所载文献的基金论文比进一步上升;在所有作者当中,来自科研院所的最多。分析后认为,《广西蚕业》在记录和传播蚕桑科技研究成果尤其是亚热带蚕桑研究成果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在亚热带蚕桑研究方面积累了较多的成果。
2022年01期 v.59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4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石(韦华)韬;梁贵秋;陆春霞;吴婧婧;
为了充分开发和利用广西叶用桑树品种的果实,通过分析桑特优2号和桂桑优12果实的营养品质,并与果桑品种(粤椹大10)和蓝莓品种(杰兔)的营养成分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两种叶用桑品种的桑果营养成分丰富,两者之间的营养成分含量比较差异不显著,与粤椹大10的营养成分含量也普遍不显著,其部分营养成分甚至高于粤椹大10。两种叶用桑品种的桑果与蓝莓的营养成分比较差异显著。两种叶用桑树的桑果可以充分用于高营养品质的桑果饮品和桑果加工食品,并用于化妆品等行业。试验结果可为小浆果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2022年01期 v.59 10-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1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黄文功;闭立辉;张桂征;黄玲莉;韦博尤;黄胜;陶积阳;安春梅;苏红梅;
桂蚕11号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育成的春秋用抗血液型脓病(BmNPV)天然黄色茧桑蚕品种。2018—2019年广西省级实验室鉴定结果显示,该品种结茧率为96.64%,比对照“两广二号”高2.54个百分点;虫蛹生命率94.02%,比对照高3.85个百分点;万头产茧量14.539 kg,比对照高8.40%;万头茧层量为3.058 kg,比对照高11.20%;茧层率为21.02%,比对照高0.50个百分点;一茧丝长957 m,比对照长43 m;鲜茧出丝率16.33%,比对照高0.50个百分点;解舒率72.2%,净度94.0分,抗BmNPV能力比两广二号高1 000倍以上;农村生产鉴定:张种产茧量38.31 kg,比对照提高1.88 kg,增产5.16%;健蛹率达97.44%。
2022年01期 v.59 1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8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韦红群;兰艳妮;于永霞;蒙雪姣;吴婧婧;欧冰冰;陆俣伽;赖艳梅;梁思思;
为探索桂蚕8号亲本的即时浸酸适宜范围,通过对桂蚕8号亲本锦、绣、壮、丽4个品种的母蛾在不同时间点进行交配产卵后的蚕种给予同样的保护条件后进行即时浸酸试验,以两广二号原原种中系、日系品种的浸酸标准作为参考,设置不同的浸酸时长,调查该亲本的催青发育情况及孵化成绩。探讨各品种不同的交配时间点和浸酸时长对该亲本即浸种的孵化成绩的影响,筛选出各品种孵化成绩最优的处理组合。试验结果显示,在3个不同浸酸时长的条件下,锦和丽的整体孵化成绩表现比较稳定,死卵较少,浸酸安全适宜范围比较广。浸酸时长为270~420 s,催青时孵化率都超过90%,其中,绣和壮的孵化成绩不理想,孵化率远远低于锦和丽。各处理的孵化成绩表明不同交配时间点对产卵效果、孵化成绩有一定影响,筛选出各亲本的最佳交配时间点及浸酸时长的组合为:锦于早上9:00交配,即时浸酸时长为330 s;绣于早上9:00交配,即时浸酸时长为330 s;壮于早上10:00交配,即时浸酸时长为360 s;丽于早上9:00交配,即时浸酸时长为360 s。
2022年01期 v.59 2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7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桂征;黄深惠;夏青;陆俣伽;黄旭华;刘艳伟;陶积阳;张雨丽;
广西南丹白裤瑶蚕是南丹白裤瑶族群众自繁、自育、自用的一个家蚕品种,千百年来一直相对封闭饲养,从未采取过微孢子检疫等防控措施,但也没有绝种。为探明其能保存至今的原因,采用人工添食的方法,向白裤瑶蚕2龄起蚕添食不同浓度的家蚕微孢子(Nb),并以常规家蚕品种932为对照品种同步试验,通过显微镜检测调查食下感染率,以研究瑶蚕对家蚕微孢子的耐受性。试验结果显示,家蚕微孢子浓度达到3.0×105个/mL时,对瑶蚕的感染率达到100%;瑶蚕对家蚕微孢子的食下感染率与932无显著差异,且半数感染浓度(IC50)略低于932;瑶蚕对Nb没有特殊的抗性。
2022年01期 v.59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8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世西;文柳璎;梁光军;雷连杰;李健伟;
桂蚕8号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2020年育成并通过广西省级审定的家蚕新品种。为对比桂蚕8号与两广二号的强健性、生产性能和茧丝质量指标,那坡县蚕业站于2020年7月开始引进桂蚕8号并示范推广,在农村饲养并于春、夏、秋不同季节随机抽样调查送样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桂蚕8号的张种产茧量为34.39~38.60 kg,显著高于同期的两广二号;死笼茧率为1.7%~3.2%,显著低于同期的两广二号;夏季抽样做鲜茧缫丝的健蛹率为97.09%,比同期的两广二号高26.82个百分点;茧丝长超过两广二号20.00~116.01 m,解舒率为72.85%~85.20%,较两广二号高0.45~16.62个百分点;净度为93.05~94.92分,比两广二号高0.62~1.17分,且综合抗性、高产稳产性和茧丝质量均优于同期的两广二号。特别在春、秋季节,净度可达94.08~95.00分,原料茧的品质能满足企业缫制5A~6A高品位生丝的需求。饲养方面,建议注意蚕座宜稀,良桑饱食;适熟上蔟,密度宜稀;适时采茧,避免伤蛹;蚕房蚕座,消毒防病。桂蚕8号为适合那坡县作为蚕业提质增效推广应用的家蚕品种。
2022年01期 v.59 3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1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