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蒋玉莲;
为了提高广西蚕种质量管理的水平,以保障蚕桑产业持续稳定的发展,对广西开展家蚕一代杂交种生产情况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阐明家蚕一代杂交种的发展优势,目前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做好原蚕基地规划选址、加大原蚕基地建设、加强管理、提高蚕种质量、鼓励走集团化道路等有助于家蚕一代杂交种生产发展的建议,为提高广西蚕种质量,完善现代蚕种生产体系提供参考。
2019年02期 v.56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3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田帅;刘慧勤;龙羽燕;蓝黄丽;杨玲玲;王正正;
桑椹是食药同源的"第三代水果",其外皮较薄不利于运输储藏,为了降低桑椹腐烂程度,延长货架期,必须采用保鲜技术来延长桑椹的贮藏时间。通过阐明桑椹在储藏期间各种生理指标和功能性物质含量变化,并将普通保鲜技术与壳聚糖复合涂膜保鲜技术进行了对比,表明壳聚糖复合涂膜保鲜技术在水果保鲜中的特点;通过综述壳聚糖复合涂膜技术在其它水果保鲜和桑椹保鲜方面的的研究进展,既体现了壳聚糖复合涂膜技术可以对桑椹起到较好的保鲜效果,也证实了该技术应用的广泛性和高效性。壳聚糖复合涂膜技术作为绿色、高效、无化学残留的复合保鲜技术将进一步提高桑椹采摘后的保鲜水平,对桑椹的后续加工和延长产业链具有重要意义。
2019年02期 v.56 1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4K] [下载次数:8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何珊珊;
为加快建设广西蚕种销售流通体系,全面提升蚕桑产业化水平,推进广西蚕桑产业稳定发展,以广西蚕种销售流通体系的发展现状为出发点,列举和分析了广西蚕种销售流通体系的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稳定蚕种流通的市场秩序,加强蚕种流通网络的建设和完善蚕种销售流通体系的措施。建设和完善蚕种销售流通体系可以充分发挥广西蚕种市场在蚕桑产业中的关键作用,以促进广西蚕桑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2019年02期 v.56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6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安春梅;刘艳伟;毛洪斌;于永霞;杨其保;张桂征;
随着广西蚕业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商品小蚕"这种特色的生产经营产品。为了解广西商品小蚕的经营模式和经济效益,通过对广西来宾市某小蚕共育基地商品小蚕的成本收益进行分析显示,该基地2018年成本利润率为22.35%,人工成本利润率为86.33%,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是蚕种蚕药成本和人工成本占总成本89.15%,占比较大,主要是由于劳动力价格上涨导致。生产成本的大幅增加直接导致商品小蚕生产企业经济效益下滑,也间接造成商品小蚕质量下降,市场恶性竞争加剧。为促进小蚕共育,小蚕商品化产业可持续发展,应该加快商品小蚕的人工饲料育研究及建立商品小蚕从业准入制度。
2019年02期 v.56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9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蓝必忠;
通过连续两年对环江县桑蚕与甘蔗的生产成本、比较效益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环江地区,种桑养蚕与种植甘蔗的667 m~2产值分别为7 255.46元、2 711.76元,前者比后者多4 543.70元。每667 m~2桑园的产值是甘蔗的2.68倍。桑蚕与甘蔗各有优势,桑蚕单位面积生产效益稍高于甘蔗,而甘蔗的规模效益稍优于桑蚕。对桑蚕与甘蔗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加快推进产业的转型升级,应因地制宜选择适合的发展产业等政策建议,以期为农业生产和产业扶贫提供参考依据,促进各产业融合发展。
2019年02期 v.56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6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罗平;
来宾市蚕桑产业通过创新工作方法,在建立现代产业示范基地、推进全市产业提质增效、病虫害绿色防控、助推产业脱贫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也还存在人才和劳动力紧缺、科研平台缺乏、蚕桑资源多元化利用不高、市场管理不规范、局部产业不稳定等主要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大培养人才力度、搭建科研平台、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做好产业结构调整、推广机械化培管、发展省力化养蚕技术等相应的对策建议。
2019年02期 v.56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2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娟;刘康强;王毅飞;张旭超;
蚕桑产业一直是安康市的一项重要的经济来源,但是近几年来,安康市的蚕桑产业日渐萎缩。为了找出这一现象的原因及分析对策,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走访农户、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农户与企业进行调查,整理调查数据,分析农户养蚕和企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农户养蚕面临困境及解决企业面临困境的相关改进建议。
2019年02期 v.56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6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谭福洋;杨杰;黄扬玉;莫炳巧;叶建蔚;莫显风;
为了探索广西家蚕原种繁育中省力化的新技术,分析了塑料蚕匾在广西家蚕原种繁育中的应用,研究塑料蚕匾在小蚕、大蚕、上蔟采茧、种茧保护运输以及制种等多个时期的应用。通过对塑料蚕匾与竹蚕匾在物资成本、劳动力成本和操作应用等方面的对比,体现出塑料蚕匾在家蚕原种繁育中具有物资成本低、大蚕期劳动力成本稍高、耐用易消毒和实用性高等优点;同时对应用塑料蚕匾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2019年02期 v.56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9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开莉;玉小迷;陆春霞;周晓玲;肖潇;陈朝蓉;梁贵秋;
为了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解决玉林市农业科技人才特别是蚕桑产业人才支撑存在的问题,分别从玉林市蚕桑产业发展专业技术人才支撑的背景、基本现状、对策建议等三个方面,对玉林市蚕桑产业的蚕桑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发展进行了探讨。通过分析玉林市蚕桑产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体系不健全、力量总体不足、层次不够高等基本现状,提出了多种途径培养人才、优化环境吸纳人才、发展产业承载人才的对策建议,为玉林市蚕桑产业发展顺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参考借鉴。
2019年02期 v.56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8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燕飞;马靖羽;白雪;龚美霞;乐波灵;
选取广西蚕桑科普文化旅游产业为研究对象,阐述广西推进蚕桑科普文化旅游产业的意义,分析了广东、江西等国内各地发展蚕桑科普文化旅游产业取得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结合广西蚕桑发展实际提出了加大蚕桑科普活动示范基地的建设、大力开展蚕桑科普进校园活动、探索多元蚕桑科普活动机制及运营模式、推进蚕桑科普与休闲旅游有机结合、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等开发策略,旨在为广西蚕桑科普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提供参考。
2019年02期 v.56 5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0K] [下载次数:3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陈汉文;
为了解决养蚕业用工难的问题,以推动省力化养蚕的步伐,探索了节省用工的养蚕设施和养蚕技术。通过总结射阳县当地推广的实用新型养蚕技术的实践经验,介绍了标准化设施蚕房与大蚕轨道滑轮操作台条桑育技术的操作方式和优点。经养蚕生产实践应用,标准化设施蚕房与大蚕轨道滑轮操作台条桑育技术省工省力效果明显。
2019年02期 v.56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6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兰彬;
通过分析百色地区栽植果桑的优势和品种选择,总结出在该地区种植果桑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以种植鲜食果桑和酿酒用果桑为重点,总结了果桑的树型养成、水肥管理以及桑椹菌核病和桑天牛等主要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要点。建议在栽培好果桑的同时,可以通过桑果采摘园、桑果酒以及桑果汁等的开发增加收益。
2019年02期 v.56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8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郑笑春;黄守洋;
为了实现农业产业结合,稳定发展,争取葡萄和桑果双丰收,对葡萄行间套种果桑进行技术探讨,旨在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通过探索大棚葡萄园冬春季葡萄的冬眠时期套种果桑的田间试验,从品种选择、种植技术、水肥管理、整枝打顶、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阐述了葡萄果园套种果桑技术,充分利用时间、空间和土地资源以达到优势互补、效益双赢的良好效果。葡萄果园套种果桑技术的研究,是发展立体高效型农业技术的新途径,对促进资源再生,提高经济和生态效益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019年02期 v.56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5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以下简称新标准)已于2015-05-15发布,并于2015-12-01实施。新标准是一个基础性、通用性的国家标准,专门供著者和编辑使用的文献著录规则。新标准共给出了16个文献类型和标识代码,分别是:普通图书:M,会议录:C,汇编G,报纸N,期刊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
2019年02期 v.56 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2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物种的学名属名、种名(包括亚种、变种)用拉丁文斜体,首字母大写,其余小写;属以上用拉丁文正体,首字母大写。限制性内切酶前3个用斜体,后面的字母和编码正体平排,例如:Bam H I、Eco R I、Msp I、Sau3A I等。氨基酸和碱基的缩写氨基酸缩写用3个字母表示时,仅第一个字母大写,其余小写,正体。碱基缩写为
2019年02期 v.56 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9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为执行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的规定,计量单位和单位符号按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量和单位》系列国家标准执行。单位符号均用英文小写(正体),不允许对单位符号随便进行装饰。现将本刊常用计量单位和符号标准标示如下,请作者参照执行。
2019年02期 v.56 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8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ZHV F;TANG X;XIAO S;陈思洁;
家蚕Bmtutl-519蛋白是家蚕Turtle蛋白的一个亚型,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在家蚕微孢子虫感染BmN细胞后,Bmtutl-519的相对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在BmN细胞中,通过间接免疫荧光分析(indirect immunoinfluscent assay,IFA)、共定位实验、蛋白印迹法以及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融合载体转染Bmtutl-519表达质粒来研究Bmtutl-519的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Bmtutl-519在BmN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膜中均有分布。Bmtutl-519可能作为细胞表面受体或调控因子参与了家蚕微孢子虫的感染过程。Bmtutl-519与家蚕微孢子虫壁蛋白NbSWP26(参与宿主细胞粘附和感染过程)的相互作用分析表明,NbSWP26的C端肝素结合基序(heparin-binding motif,HBM)介导了这两种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将NbSWP26的赖氨酸突变为甘氨酸(K208G、K209G、K210G和K213G)的突变型中,NbSWP26蛋白中HBM的突变导致其结合Bmtutl-519蛋白的能力丧失。微孢子虫粘附和感染试验表明,Bmtutl-519增强了家蚕微孢子虫与宿主细胞表面的结合能力,但并没有增强家蚕微孢子虫对宿主细胞的感染能力。相反,在BmN细胞中,Bmtutl-519的持续高表达抑制了家蚕微孢子虫的增殖。
2019年02期 v.56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9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GUO H Z;XU G W;WANG B;陈思洁;
磷酸烯醇丙酮酸羧激酶(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kinase,PEPCK)具有细胞质亚型(PEPCK-C)和线粒体亚型(PEPCK-M)两种亚型。PEPCK-C在糖异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PEPCK-M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在这项研究中,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郭惠珍等人克隆了鳞翅目模式生物家蚕(Bombyx mori)的两种PEPCK亚型(BmPEPCK-1和BmPEPCK-2,两种都是PEPCK-M)。在家蚕基因组中,Bm PEPCK-1和Bm PEPCK-2位置相邻,且均含有13个外显子。Bm PEPCK-1和Bm PEPCK-2序列的主要差异在于第13个外显子序列和3'UTR区。Bm PEPCK-1的表达量高于Bm PEPCK-2,但其过表达不影响BmNPV增殖。在BmNPV感染后,Bm PEPCK-2和自噬相关蛋白ATG6/7/8/13的表达水平均降低。Bm PEPCK-2的过表达增加了ATG6/7/8的表达并显著降低了BmNPV病毒荧光数量和含量,表明BmPEPCK-2可以通过增加ATGs表达来抑制BmNPV的增殖。这些结果表明PEPCK-M在抗病毒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
2019年02期 v.56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9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YASUHIKO M;MASAKI I;SETSUO H;孙涛;
很多疾病与人们生活方式相关,如过量摄入蔗糖会引起高血糖、糖尿病。给小鼠注射一种乳酸菌可以抑制蔗糖引起的高血糖,但在人类临床试验中没有类似效果。来自东京大学医学研究所的学者研究发现,用家蚕筛选系统鉴定的粪肠球菌YM0831,可以抑制人体内蔗糖引起的高血糖,同时在家蚕中粪肠球菌YM0831能抑制葡萄糖引起的高血糖。粪肠球菌YM0831可以抑制人体内肠上皮细胞Caco-2对葡萄糖的吸收,粪肠球菌YM0831转座子插入突变会导致其抑制活性降低,在家蚕体内蔗糖和葡萄糖引起的高血糖抑制活性也均降低。在人类临床试验中,口服粪肠球菌YM0831抑制了蔗糖引起的血糖升高。以上结果表明,粪肠球菌YM0831可以抑制人体内肠道葡萄糖转运,抑制蔗糖引起的高血糖。
2019年02期 v.56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1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WANG Y;ZHAO Q;WAN Q X;孙涛;
家蚕性别决定基因(Bmdsx)在家蚕性别决定的最后一步中起到双开关基因的作用。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学者研究发现,家蚕P因子抑制(PSI)蛋白能够发挥外显子沉默作用,与Bmdsx前体mRNA顺式作用元件CE1相互作用,促进Bmdsx的雄性特异性剪接。然而,BmPSI蛋白与Bmdsx前体m RNA相互作用的机制尚不清楚。电泳迁移率转移实验(EMSA)结果表明,BmPSI中4个KH_1基序都是结合的关键,尤其是前两个KH_1基序。通过EMSA、圆二色性(CD)光谱学和等温滴定量热法(ITC)实验,发现KH_1基序中的3个活性位点(I116、L127和IGGI)是结合所必需的。作者纯化了斜纹夜蛾的PSI同源蛋白(SlPSI),并验证了SlPSI与顺式作用元件CE1的结合。与BmPSI相比,I116和IGGI突变的SlPSI蛋白失去了与顺式作用元件CE1结合的能力。综上所述,PSI和dsx前体mRNA的结合在家蚕和斜纹夜蛾中是保守的,这些发现为鳞翅目昆虫的性别鉴定提供了线索。
2019年02期 v.56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6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HU Z;DONG Z;DONG F;白艳敏;
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2A(PP2A)是2型蛋白磷酸酶之一,该酶是许多细胞内生理过程和病原菌感染所必需的。然而,PP2A在家蚕体内的功能尚不清楚。在本文中,西南大学的HU等人克隆并鉴定了Bm PP2A,是一种来自家蚕的PP2A基因,其具有两个HEAT结构域并且与来自其他生物的PP2A具有高度相似性。结果表明,Bm PP2A定位于家蚕细胞质中,在家蚕表皮和中肠中均有高表达,家蚕核多角体病毒(BmNPV)感染可诱导Bm PP2A表达下调。除此之外,通过过表达上调Bm PP2A可显著抑制BmNPV的增殖。相反,通过RNA干扰和PP2A抑制剂治疗下调Bm PP2A,可增加BmNPV的复制。这是PP2A在家蚕中具有抗病毒作用的首次报道,为深入了解Bm PP2A的功能和潜在的抗BmNPV机制以及为可能的家蚕抗性品系育种目标提供了思路。
2019年02期 v.56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6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HAQUE M;HIROWATARI A;KOYANAQI A;白艳敏;
日本福冈九州大学的HAQUE等人从家蚕中发现并鉴定了一个负责Ⅰ-丝氨酸生物合成的磷酸化丝氨酸氨基转移酶(BmPSAT)。HAQUE等人通过逆转录酶-聚合酶反应克隆了编码BmPSAT的互补DNA并进行了测序。发现假定的氨基酸序列与来自昆虫、人、植物和细菌的已知PSAT序列显示出47%~87%的同源性。另外通过系统发育分析,发现BmPSAT与昆虫的PSAT具有进化关系。于是HAQUE等人利用冷休克启动子在大肠杆菌中制备重组BmPSAT,并对其进行纯化。发现这种酶利用磷酸羟基丙酮酸和谷氨酸进行转氨作用。BmPSAT在包括丝腺在内的几种标准家蚕组织中表达水平较高,而丝氨酸缺乏的家蚕丝腺中表达水平较低。这些结果表明,BmPSAT可能在家蚕幼虫Ⅰ-丝氨酸的合成和供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2019年02期 v.56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5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GU S H;LIN P L;HSIEH H Y;刘露露;
国家自然科学博物馆生物学系之前的研究表明,糖原合成酶激酶(GSK)-3β的磷酸化与家蚕胚胎滞育过程有关。然而,其上游信号通路还不清楚。在此研究中,他们探究了家蚕蚕素/Akt信号与家蚕胚胎滞育过程的关系。结果表明,一种特异性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LY294002阻断了由去卵壳引起的GSK-3β磷酸化,表明在去卵壳的卵中,PI3K参与了GSK-3β的磷酸化。Akt磷酸化的直接测定表明,去卵壳刺激Akt磷酸化,Ly294002阻断Akt磷酸化。Akt磷酸化随时间而变化表明滞育和发育卵之间存在不同的变化模式。与同等时期的滞育卵相比,非滞育卵产卵后第3 d和第5 d的Akt磷酸化水平相对较高。HCl处理后,卵内AKT磷酸化水平相较于滞育卵表现出较晚和更宽的峰。对家蚕蚕素-Z1基因表达水平的检测发现,在滞育卵产卵后1 d出现一个高峰,第2 d则急剧下降。然而,在非滞育和HCl处理的卵中,在产卵后的1 d~4 d发现一个宽峰。胚胎期家蚕蚕素-Z1基因表达水平变化与Akt磷酸化的变化相一致,表明家蚕蚕素-Z1可能是Akt磷酸化的上游信号成分。综上所述,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PI3K/Akt是GSK-3β磷酸化的上游信号通路,并与家蚕胚胎滞育过程有关。这是首次证明家蚕蚕素/Akt信号与胚胎滞育过程之间具有潜在相关性的研究。
2019年02期 v.56 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3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WANG X;LI Y;LIU Q;TAN X;刘露露;
菲氏腺,也被称为Lyonet腺,实际上是一对鳞翅目昆虫特有的小腺体。研究学者尽管已经充分了解了Filippi腺体的超微结构,但该丝腺在纺丝中的特定生物学功能仍不清楚。以前的研究提出了一个假设,即这个腺体可以合成并分泌一些物质进入前部丝腺(ASG)以帮助纺丝。为了鉴定这些代谢物,西南大学家蚕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赵萍课题组引入了基于GC/MS的代谢组学技术。在饲养和吐丝阶段,从家蚕幼虫的腺体中总共鉴定出59种代谢物,包括脂肪酸,氨基酸和糖。丰度和通路分析表明,这些代谢物在腺体发育和纺丝过程中具有不同的丰度,它们可能促进小分子和离子的运输。最有趣的结果是,菲氏腺在纺丝过程中具有非常活跃的脂肪酸合成过程,暗示了它可以合成脂质或蜡并将它们分泌到ASG中以促进纺丝。这些数据为家蚕和其他鳞翅目昆虫的菲氏腺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2019年02期 v.56 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3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