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宾荣佩;黄艺;滕伟国;蓝必忠;董桂清;唐燕梅;黄红燕;罗坚;
以传统敌敌畏乳油和清水为对照,研究新剂型敌敌畏对家蚕的残毒期和对桑螟的田间防效,分析评价了新剂型敌敌畏应用于桑树害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90%敌敌畏可溶液剂、77.5%敌敌畏可溶液剂和77.5%敌敌畏乳油3种药剂对家蚕的残毒期分别为2 d、1 d和2 d,田间防效分别为95.13%、91.17%和90.11%,应用于桑园害虫的防治以90%敌敌畏可溶液剂杀虫效果最突出。
2018年03期 v.55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9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莫云霞;李燕飞;蒋玉莲;陈枝;韦红群;李乙;何珊珊;潘志新;
以家蚕两广二号秋制原种滞育卵为研究对象开展滞育卵不同冷藏时间的浸酸技术研究。试验设计入库前保护30 d后,在2.5~5.0℃的内库分别冷藏10 d、20 d、30 d、40 d、50 d、60 d、70 d、80 d、90 d后出库浸酸,浸酸标准为盐酸比重1.094,液温47.8℃,在3~28 min时间范围内,每个冷藏分20个不同浸酸时间处理,调查催青经过和实用孵化率。结果表明:4个品种均表现出冷藏时间过短,蚕种实用孵化率偏低、成绩不稳定。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在适浸范围内,蚕种发育趋于整齐,孵化、催青经过逐步缩短,实用孵化率提高。同一冷藏时间内,浸酸刺激过量导致蚕种发育变慢,实用孵化率呈现下降的趋势。冷藏10~20 d,中系原种实用孵化率随着浸酸时间增加而增加,日系原种实用孵化率随浸酸时间增加无明显变化。生产上如要提前出库用种,中系原种建议冷藏时间50 d以上,日系原种建议冷藏时间70 d以上。浸酸标准为盐酸比重1.094,液温47.8℃。中系原种的浸酸时间分别为:冷藏50 d,浸酸时间13~14 min;冷藏60 d,浸酸时间9~10 min;冷藏70 d,浸酸时间9~10 min;冷藏80 d,浸酸时间7~8 min;冷藏90 d,浸酸时间6~7 min。日系原种的浸酸时间为:冷藏70 d,浸酸时间9~10 min;冷藏80 d,浸酸时间8~9 min;冷藏90 d,浸酸时间7~8 min。
2018年03期 v.55 1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7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陆春霞;梁贵秋;董桂清;朱方容;吴婧婧;周晓玲;黄正勇;肖潇;
以桑叶为原料,通过自然发酵与直投式发酵方式生产桑叶酸菜。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方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PME-GC-MS)比较分析了两种发酵方式中挥发性成分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自然发酵的桑叶酸菜共鉴定出75种风味物质,醇类的相对含量最高,为35.21%;其次是酯类,为25.53%。直投式发酵的桑叶酸菜共分离鉴定出71种风味物质,酯类的相对含量最高,为37.21%;其次是醇类,为22.98%。两种发酵方式的主要香气成分类似,但相对含量有所差异,从而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味。
2018年03期 v.55 24-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6K] [下载次数:3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吴婧婧;董桂清;林刚;谭汪英;黄红燕;
从桑果酒的营养和保健功能、桑果酒的原料种类分析了桑果酒的市场潜力,核算了桑果酒的生产经营成本和经济效益,结合广西桑果酒酿造产业目前的发展状况,提出了广西发展多种类型桑果酒的思路。建议通过推进桑果酒原料品种多样化发展,加大桑果酒市场化推广力度和加强桑果酒互联网平台建设等方式,推动广西桑果酒酿制产业的快速成长,促进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2018年03期 v.55 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8K] [下载次数:4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欧学贤;
蚕茧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生丝质量。通过分析优质蚕茧生产与蚕品种、家蚕饲养技术、上蔟环境条件、蔟具和现行评茧标准的关系,认为当前蚕业生产主要是在选用蚕品种、家蚕饲养技术、上蔟环境条件、蔟具和收茧上存在不足;提出要实现优质蚕茧生产必须选用适应本地气候条件的家蚕品种、改进养蚕技术,普及方格蔟具,适时售茧,采用"优质高价、劣质低价"评茧标准收购鲜茧等配套技术与管理政策来提高蚕茧质量的对策。
2018年03期 v.55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5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黎月娟;邱长玉;林强;陶程;朱方容;
针对"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高等院校蚕学专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分析了蚕学专业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的必要性;对目前蚕学专业教育现状进行归纳阐述和对蚕学专业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发展意见,希望从学生、学校、政府方面进行着手提升,以培养更多蚕学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发扬中国传统蚕丝文化。
2018年03期 v.55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7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磨长寅;董桂清;
调查和分析南宁市横县蚕桑生产情况,显示蚕桑生产以农户小规模分散经营为主,存在整体经济效益低,劳动效率低,抵御风险能力低等问题。比较分析了近年来南宁市蚕桑生产经营中出现的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种桑与养蚕"专业化分工"等规模化经营模式的特点和相关技术,提出了蚕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理念,为今后蚕桑生产的发展提供参考。
2018年03期 v.55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4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乙;
通过分析1950—2015年蚕桑产业发展的总体情况,并用桑园面积、蚕种发放量、蚕茧产量三个指标分析了我国江苏、浙江、四川(含重庆)、广东、广西、云南等主要蚕区的发展情况。通过相关的数据分析,认为1950年以来我国蚕桑呈现出生产效率明显提高,蚕桑产业发生结构性转移,受国际经济形势影响较大,蚕桑产业发展反弹性弱的特点,并结合中国蚕桑发展的实际和当前的研究动态提出了打造高效省力的蚕桑生产方式,全方位提升蚕桑产业产品附加值,加快"立桑为业"的步伐,延长蚕桑产业链等对策。
2018年03期 v.55 5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5K] [下载次数:3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王木林;李福乐;
通过分析百色市蚕种场原蚕区2013—2017年的生产情况,针对当前存在的基地基础设施设备滞后,蚕茧生产效益相对较低,养蚕劳动力紧缺,蚕农积极性不高,桑园管理及饲育管理力度不够的问题,提出了增加补贴,改善基础设施,引进企业,培育能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重视技术培训与合作,规范种茧生产技术的发展建议。
2018年03期 v.55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6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谢寿泳;甘卫英;莫云霞;黄艺;宾荣佩;黎鹃;
针对广西小蚕供应与蚕农需求有矛盾的现状,分析了传统的共育模式和分室饲养共育小蚕两种模式的收蚁间隔、生产经营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认为分室饲养共育小蚕能合理利用蚕室蚕具和人力,并能有效做好蚕室消毒防病工作。通过比较不同间隔时间收蚁方式的优缺点,推荐间隔6 d为共育基础时间的分室饲养共育小蚕技术。建议通过增加共育生产线来提高共育室小蚕饲养批次,加强蚕室的消毒防病以及统筹管理工作,从而达到分室饲养的高成功率、高收益的目标。
2018年03期 v.55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3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陈天贵;彭娟;陆霞;
利用水帘空调调控蚕房温湿度,可以稳定蚕房的小气候环境。根据各蚕龄阶段适宜的温湿度范围,设定温湿度自动调控指标,使家蚕在适宜的温湿度环境中饲养,并通过研究水帘空调的安装与使用效果,分析评价了水帘空调对蚕房调控温湿度的应用效果。实践证明:水帘空调能够满足蚕房温湿度的调控范围,投资成本低,耗能小,运行稳定,使用寿命长,效率高,适合在蚕桑产业中推广应用。
2018年03期 v.55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0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