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蚕业

产业聚焦

  • 广西蚕桑产业区域发展差异分析——基于2016年广西主产区生产数据

    罗明智;陆飞;吴雅静;宾荣佩;毛丽丽;肖丽萍;

    对广西蚕桑产业发展水平进行分析,为蚕桑产业布局与规模结构调整提供决策参考。采用比重分析法和定量对比分析法系统分析广西2016年主要蚕区的桑园面积、蚕茧产量和专业协会规模、产值分布以及科技创新转化能力,结果发现蚕桑产业生产区域发展水平差距与传统小规模生产同质化的问题依旧存在;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不均衡,盈利能力非常有限;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力度与产业发展之间存在一定矛盾。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规划蚕桑生产区域,进一步鼓励产业融合;稳步推行"良种+良法+良具",提高优质蚕茧生产能力;培育蚕桑产业专业合作组织,加强合作组织经营管理水平;强化科技转化能力,促进产业提质增效的发展对策。

    2018年03期 v.55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1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蚕业信息

  • 广西蚕业科学研究院参加广西创新驱动发展成就展

    张培芬;

    <正>以"科技创新强国富民,发明创造赶超跨越"为主题的广西科技"两周两展"于2018年5月19—26日在全区举行。5月19—22日在主会场——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广西创新驱动发展成就展。广西蚕业科学研究院围绕本次成就展的主题思想,采用图文、实物、活体、电视多媒体等形式参加展示,着重

    2018年03期 v.55 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7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向仲怀院士为广西蚕桑产业发展出谋划策

    乐波灵;

    <正>7月6日,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李标站长带队一行5人到西南大学拜访第三批自治区主席院士顾问、国际蚕业界知名专家、西南大学原校长向仲怀院士。总站一行向向仲怀及团队介绍了近年来广西蚕桑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取得的显著成绩,提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重点汇报了近期在向仲怀及团队指导下合作开展科研开发的阶段性成效,并对专

    2018年03期 v.55 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6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广西现代蚕业技术培训班在广州举办

    唐燕梅;

    <正>为了提升我区蚕业部门技术干部的能力素质,进一步推动广西蚕桑产业优化升级、拓展提升,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7月10-12日,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在广州市举办了广西现代蚕业技术培训班。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李标站长在开班仪式上介绍了目前广西蚕桑产业发展的概况。培训班邀

    2018年03期 v.55 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9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鹿寨“两新”推动桑蚕业高效发展

    韦继川;杨继强;

    <正>"在多年养蚕实践中,我自主研发的‘自动上蔟架’‘梳子式压茧器’‘标准化蚕房’先后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在提高鲜茧产量质量、减轻劳动强度中发挥很大作用。"鹿寨县黄冕镇长生桑蚕饲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黄长生说,这三项技术已在全县全面推广应用。

    2018年03期 v.55 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2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试验研究

  • 新剂型敌敌畏应用于桑树害虫的防治效果试验

    宾荣佩;黄艺;滕伟国;蓝必忠;董桂清;唐燕梅;黄红燕;罗坚;

    以传统敌敌畏乳油和清水为对照,研究新剂型敌敌畏对家蚕的残毒期和对桑螟的田间防效,分析评价了新剂型敌敌畏应用于桑树害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90%敌敌畏可溶液剂、77.5%敌敌畏可溶液剂和77.5%敌敌畏乳油3种药剂对家蚕的残毒期分别为2 d、1 d和2 d,田间防效分别为95.13%、91.17%和90.11%,应用于桑园害虫的防治以90%敌敌畏可溶液剂杀虫效果最突出。

    2018年03期 v.55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9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家蚕两广二号原种滞育卵不同冷藏时间浸酸技术研究

    莫云霞;李燕飞;蒋玉莲;陈枝;韦红群;李乙;何珊珊;潘志新;

    以家蚕两广二号秋制原种滞育卵为研究对象开展滞育卵不同冷藏时间的浸酸技术研究。试验设计入库前保护30 d后,在2.5~5.0℃的内库分别冷藏10 d、20 d、30 d、40 d、50 d、60 d、70 d、80 d、90 d后出库浸酸,浸酸标准为盐酸比重1.094,液温47.8℃,在3~28 min时间范围内,每个冷藏分20个不同浸酸时间处理,调查催青经过和实用孵化率。结果表明:4个品种均表现出冷藏时间过短,蚕种实用孵化率偏低、成绩不稳定。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在适浸范围内,蚕种发育趋于整齐,孵化、催青经过逐步缩短,实用孵化率提高。同一冷藏时间内,浸酸刺激过量导致蚕种发育变慢,实用孵化率呈现下降的趋势。冷藏10~20 d,中系原种实用孵化率随着浸酸时间增加而增加,日系原种实用孵化率随浸酸时间增加无明显变化。生产上如要提前出库用种,中系原种建议冷藏时间50 d以上,日系原种建议冷藏时间70 d以上。浸酸标准为盐酸比重1.094,液温47.8℃。中系原种的浸酸时间分别为:冷藏50 d,浸酸时间13~14 min;冷藏60 d,浸酸时间9~10 min;冷藏70 d,浸酸时间9~10 min;冷藏80 d,浸酸时间7~8 min;冷藏90 d,浸酸时间6~7 min。日系原种的浸酸时间为:冷藏70 d,浸酸时间9~10 min;冷藏80 d,浸酸时间8~9 min;冷藏90 d,浸酸时间7~8 min。

    2018年03期 v.55 1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7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自然发酵与直投式发酵对桑叶酸菜产生挥发性成分的比较研究

    陆春霞;梁贵秋;董桂清;朱方容;吴婧婧;周晓玲;黄正勇;肖潇;

    以桑叶为原料,通过自然发酵与直投式发酵方式生产桑叶酸菜。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方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PME-GC-MS)比较分析了两种发酵方式中挥发性成分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自然发酵的桑叶酸菜共鉴定出75种风味物质,醇类的相对含量最高,为35.21%;其次是酯类,为25.53%。直投式发酵的桑叶酸菜共分离鉴定出71种风味物质,酯类的相对含量最高,为37.21%;其次是醇类,为22.98%。两种发酵方式的主要香气成分类似,但相对含量有所差异,从而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味。

    2018年03期 v.55 24-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6K]
    [下载次数:3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专题与综述

  • 广西桑果酒产业经济效益分析与发展建议

    吴婧婧;董桂清;林刚;谭汪英;黄红燕;

    从桑果酒的营养和保健功能、桑果酒的原料种类分析了桑果酒的市场潜力,核算了桑果酒的生产经营成本和经济效益,结合广西桑果酒酿造产业目前的发展状况,提出了广西发展多种类型桑果酒的思路。建议通过推进桑果酒原料品种多样化发展,加大桑果酒市场化推广力度和加强桑果酒互联网平台建设等方式,推动广西桑果酒酿制产业的快速成长,促进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2018年03期 v.55 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8K]
    [下载次数:4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鹿寨县家蚕茧质量现状及茧质提高对策

    欧学贤;

    蚕茧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生丝质量。通过分析优质蚕茧生产与蚕品种、家蚕饲养技术、上蔟环境条件、蔟具和现行评茧标准的关系,认为当前蚕业生产主要是在选用蚕品种、家蚕饲养技术、上蔟环境条件、蔟具和收茧上存在不足;提出要实现优质蚕茧生产必须选用适应本地气候条件的家蚕品种、改进养蚕技术,普及方格蔟具,适时售茧,采用"优质高价、劣质低价"评茧标准收购鲜茧等配套技术与管理政策来提高蚕茧质量的对策。

    2018年03期 v.55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5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等院校蚕学专业教育现状的思考与对策的研究

    黎月娟;邱长玉;林强;陶程;朱方容;

    针对"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高等院校蚕学专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分析了蚕学专业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的必要性;对目前蚕学专业教育现状进行归纳阐述和对蚕学专业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发展意见,希望从学生、学校、政府方面进行着手提升,以培养更多蚕学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发扬中国传统蚕丝文化。

    2018年03期 v.55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7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南宁市蚕桑生产规模化经营模式及相关技术的探讨

    磨长寅;董桂清;

    调查和分析南宁市横县蚕桑生产情况,显示蚕桑生产以农户小规模分散经营为主,存在整体经济效益低,劳动效率低,抵御风险能力低等问题。比较分析了近年来南宁市蚕桑生产经营中出现的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种桑与养蚕"专业化分工"等规模化经营模式的特点和相关技术,提出了蚕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理念,为今后蚕桑生产的发展提供参考。

    2018年03期 v.55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4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我国蚕桑及主要蚕区发展情况及对策

    李乙;

    通过分析1950—2015年蚕桑产业发展的总体情况,并用桑园面积、蚕种发放量、蚕茧产量三个指标分析了我国江苏、浙江、四川(含重庆)、广东、广西、云南等主要蚕区的发展情况。通过相关的数据分析,认为1950年以来我国蚕桑呈现出生产效率明显提高,蚕桑产业发生结构性转移,受国际经济形势影响较大,蚕桑产业发展反弹性弱的特点,并结合中国蚕桑发展的实际和当前的研究动态提出了打造高效省力的蚕桑生产方式,全方位提升蚕桑产业产品附加值,加快"立桑为业"的步伐,延长蚕桑产业链等对策。

    2018年03期 v.55 5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5K]
    [下载次数:3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百色市蚕种场原蚕区生产现状和发展建议

    王木林;李福乐;

    通过分析百色市蚕种场原蚕区2013—2017年的生产情况,针对当前存在的基地基础设施设备滞后,蚕茧生产效益相对较低,养蚕劳动力紧缺,蚕农积极性不高,桑园管理及饲育管理力度不够的问题,提出了增加补贴,改善基础设施,引进企业,培育能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重视技术培训与合作,规范种茧生产技术的发展建议。

    2018年03期 v.55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6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分室饲养技术在缩短小蚕共育收蚁时间间隔上的实践

    谢寿泳;甘卫英;莫云霞;黄艺;宾荣佩;黎鹃;

    针对广西小蚕供应与蚕农需求有矛盾的现状,分析了传统的共育模式和分室饲养共育小蚕两种模式的收蚁间隔、生产经营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认为分室饲养共育小蚕能合理利用蚕室蚕具和人力,并能有效做好蚕室消毒防病工作。通过比较不同间隔时间收蚁方式的优缺点,推荐间隔6 d为共育基础时间的分室饲养共育小蚕技术。建议通过增加共育生产线来提高共育室小蚕饲养批次,加强蚕室的消毒防病以及统筹管理工作,从而达到分室饲养的高成功率、高收益的目标。

    2018年03期 v.55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3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水帘空调在蚕房调控温湿度中的应用

    陈天贵;彭娟;陆霞;

    利用水帘空调调控蚕房温湿度,可以稳定蚕房的小气候环境。根据各蚕龄阶段适宜的温湿度范围,设定温湿度自动调控指标,使家蚕在适宜的温湿度环境中饲养,并通过研究水帘空调的安装与使用效果,分析评价了水帘空调对蚕房调控温湿度的应用效果。实践证明:水帘空调能够满足蚕房温湿度的调控范围,投资成本低,耗能小,运行稳定,使用寿命长,效率高,适合在蚕桑产业中推广应用。

    2018年03期 v.55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0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书讯

  • 《广西蚕桑产业发展研究》一书正式出版

    <正>由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原站长、广西蚕业科学研究院原常务副院长(现任广西种子管理局局长)祁广军推广研究员主持开展的《广西蚕桑产业发展研究》项目,获得2017年广西社会科学联合会重点学术著作出版项目立项,并于2017年11月由广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

    2018年03期 v.55 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1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科技动态

  • 蚕学外文学术论文摘要选译

    <正>1.WANG P,BI S,WEI W,QIU Z,XIA D,SHEN X,ZHAO Q.Downregulation of aldose reductase is responsible for developmental abnormalities of the silkworm purple quail-like mutant(q-l~p).Gene.DOI:10.1016/j.gene.2018.05.010(2018).[题目]醛糖还原酶下调导致家蚕紫色类鹑斑突变体(q-l~p)发育异常[摘要]醛糖还原酶(AR)是多元醇途径中的

    2018年03期 v.55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2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四川省南充蚕具研究有限公司

    <正>四川省南充蚕具研究有限公司是领先的高新技术企业,创立于1997年,业务遍及国内外各大养蚕国家和地区,专注于蚕桑产业省力化、自动化和智能化领域。作为大型蚕业机具产品和服务供应商,在桑园管理、育种、饲蚕、蚕茧收烘、蚕桑副产品加工等领域居全国同行业前列。

    2018年03期 v.55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30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欢迎订阅2019年《广西蚕业》

    <正>《广西蚕业》是由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蚕学会联合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蚕业科技类学术期刊。本刊旨在传播蚕桑业最新的研究成果、科学技术、行业法规和政策等,促进行业内的学术交流和经验信息交流,为广西乃至全国蚕业的振兴和发展服务。本刊坚持蚕桑基础研究与技术研究并重,家蚕与柞蚕、蓖麻蚕的研究和种养新技术相结合。内容

    2018年03期 v.55 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7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四川南充上智农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正>四川南充上智农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蚕业(农业)省力化、自动化设备研究、销售的民营科技型企业,是四川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国家蚕桑体系设施与机械研究室的实验基地。公司依托四川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专家团队,集数十年蚕业机

    2018年03期 v.55 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25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欢迎投稿及订阅《广西蚕业》

    <正>《广西蚕业》(ISSN 1006-1657,CN45-1213/S)是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广西壮族自治区蚕学会共同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蚕桑类科技学术期刊。《广西蚕业》自1964年创刊以来,一直以服务三

    2018年03期 v.55 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87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