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强;邱长玉;朱方容;李标;朱光书;崔秋英;张朝华;石华月;陈芳;
以桑果桑叶产量高、品质优和桑树抗桑花叶病为选育目标,利用二倍体杂交组合幼苗诱变得到的600多份四倍体种质,经系统选择和品种圃比较试验,选育出果叶经济性状较优的7个果叶两用桑品系:桂椹92L38、桂椹92L54、桂椹94257、桂椹90191、桂椹90161、桂椹94208、桂椹9270。经比较试验发现与对照果桑品种粤椹大10相比,这7个桑品系的桑果年产量在1 788.40~2 454.21 kg,比对照增产2.53%~40.70%;糖度质量分数8.64%~10.79%,接近或超过对照;桑叶年产量2 067~2 513.63 kg,比对照增产2.54%~10.67%;桑叶养蚕,全茧量提高2.54%~24.67%,茧层量提高4.33%~13.08%,茧层率提高1.43%~7.19%。抗花叶病较强,发病率比对照降低9.0%~18.0%,病情指数比对照降低4.5%~9.0%。表现为果大、叶大,枝叶生长旺盛。这些品系已在南宁、河池、百色、柳城、象州、宜州、宾阳、昭平等地示范种植。
2018年01期 v.55 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1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陶程;崔秋英;朱方容;邱长玉;林强;陈芳;陈慧珠;屈达才;
通过测定12个桑品种在生产季节1~5月龄桑枝条中的DNJ含量,研究12个桑品种在生产季节1~5月龄桑枝条种间和月龄增长对桑枝中DNJ含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下半年生产季节中1~5月龄12种不同桑品种间桑枝条DNJ平均含量在P<0.01水平上差异极显著。其大小顺序为强桑1号(1.203 mg/g)>桂桑优12(1.175 mg/g)>桂桑优62(1.028 mg/g)>粤桑11号(1.022 mg/g)>桑特优2号(1.015 mg/g)>沙2×伦109(0.945 mg/g)>伦教40(0.903 mg/g)>农桑14号(0.895 mg/g)>粤椹大十(0.878 mg/g)>桂桑5号(0.849 mg/g)>桑特优1号(0.722 mg/g)>桂桑6号(0.561 mg/g)。不同月龄桑枝条中DNJ含量平均值大小顺序为4月龄桑枝条DNJ含量(1.385 mg/g)>3月龄桑枝条DNJ含量(1.032 mg/g)>5月龄桑枝条DNJ含量(0.909 mg/g)>2月龄桑枝条DNJ含量(0.746 mg/g)>1月龄桑枝条DNJ含量(0.594 mg/g)。显示桑枝条DNJ含量随着枝条生长月龄不同差异很大,其含量随着枝条月龄增长而逐渐增加,到4月龄时含量达到最高,随后开始下降。
2018年01期 v.55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7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唐茂荣;龚美霞;莫优想;冯斌;侯健;覃孙骞;
为充分利用桑蚕生产副产物,促进桑蚕生产,降低桑园施肥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增加蚕农收入,同时提高桑叶产量和质量,分别用天蚕优地有机无机复混肥和普通桑树专用复混肥在桑树上试验,调查天蚕优地有机无机复混肥在桑树上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与普通桑树专用复混肥相比,利用天蚕优地有机无机复混肥处理的桑树在枝条总长度上差异显著,在100片叶重指标上差异极显著,而每株枝条数、100 cm枝条叶片数和枝条总叶片数差异不显著。利用天蚕优地有机无机复混肥种植的桑树全年每667 m~2产叶量比普通桑树专业复混肥2 801.82 kg的产叶量增产930.69 kg;增幅为33.2%,显示天蚕优地有机无机复混肥在桑树上的应用经济效益显著。
2018年01期 v.55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浦月霞;冉艳萍;兰艳妮;杨杰;李枫烨;陈德贤;石美宁;黄红燕;
为了探究桑叶成熟度对桂蚕N2中系原种质量的影响,利用不同成熟度的桑叶饲喂NC9C和NC99R,调查蚕种的不受精卵率、死卵率、有效卵圈、产卵量等指标。试验结果表明:桑叶成熟度显著影响NC9C×NC99R的有效卵圈和产卵量,影响NC99R×NC9C的不受精卵率和死卵率。繁育NC9C×NC99R原种,可选择适熟叶和老叶,繁育NC99R×NC9C原种,可选择适熟偏老叶,降低不受精卵率,选择适熟叶,降低死卵率。
2018年01期 v.55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黄胜;谭汪英;陈枝;贾雪峰;
采取漂白粉消毒浸渍并冷藏保鲜桑叶是蚕种繁育中常用的一种桑叶处理方式。为了了解饲喂经消毒浸渍后冷藏保鲜的桑叶对家蚕良卵率的影响,试验使用漂白粉消毒液浸渍消毒后并放置在12~15℃冷库中进行冷藏保鲜的桑叶,饲喂两广二号4个原种亲本芙蓉、932、湘晖、7532,分别调查4个原种母蛾的良卵率。试验结果表明,两广二号原种处理组与对照组的母蛾良卵率总体均值并无显著差异,蚕种繁育中使用消毒并冷藏处理的桑叶饲喂家蚕对制种成绩无影响。
2018年01期 v.55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周世西;李健伟;凌逸群;陆海姣;
针对2017年春季那坡县出现部分小蚕发育延迟、眠起不齐、弱小蚕和病蚕较多等共育欠佳的现象,进行调查分析和模拟试验。结果显示,因春期早晚温度较低,自然温度共育的或均出现小蚕发育延长、眠起不齐等现象;温度在24~28℃的,发育正常,眠起整齐。湿度为85%~95%共育点,发蚕到大蚕养殖户饲养至3~4龄时,部分农户的蚕开始发生僵病,发病率较高,个别严重的甚至无蚕上蔟;而湿度控制在70%~80%共育点,大蚕期僵病发病率明显降低,发病时间也延迟到5龄中后期。针对共育调查和模拟试验结果,分析了小蚕共育欠佳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为百色乃至全区其他蚕区春期小蚕共育提供参考。
2018年01期 v.55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0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陆春霞;梁贵秋;吴婧婧;周晓玲;黄正勇;谭汪英;肖潇;
为了明确不同桑树品种的桑椹制酒效果,通过试验测定分析比较了粤椹大10、桂桑优12和桑特优2号3个品种桑椹发酵酒的理化指标和营养成分。结果表明:3种桑椹酒的理化指标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理化指标中以粤椹大10桑椹酒的总酸含量最高;桑特优2号桑椹酒在口感上较优,且氨基酸总量最高;3种桑椹酒的蛋白质含量均在0.1 g/100mL以上;桑特优2号桑椹酒中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E;桂桑优12桑椹酒钾元素含量最高,白藜芦醇含量最高。不同桑树品种制成的桑椹酒营养成分含量不同,可根据市场需求选择制酒原料。
2018年01期 v.55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下载次数:3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廖庆凌;林秋妮;
<正>"宜州区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呈现出工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去年实现了在转型中稳步增长的目标。"3月2日,河池市宜州区发改局负责人介绍。工业产业集聚发展该区建立四家班子领导联系规模以上企业及项目制度,形成"一对一"的跟
2018年01期 v.55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毛洪斌;
<正>2018年1月29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2017年度广西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桂政发[2018]10号)公布了2017年度广西科学技术奖励项目名单,148项科研成果获奖。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以潘志新等为主要完成人的"优质蚕种质量控制关键技术创新集成与应用"荣获广西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以林强、朱方容等为主要完成人的成果"广西桑树花叶病防治关键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荣
2018年01期 v.55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官忠业;莫刚;
<正>近日,在南丹县吾隘镇纳弯村,养蚕户纷纷忙着管护自家的桑园。据了解,受去年平均茧价超50元/kg的利好行情激发,当地群众今年种桑养蚕积极性十分高涨,桑园管护更为用心,桑园长势普遍较好,新增桑园初步统计已近66.67 hm~2。当地小蚕共育室已提早进行共育扩容等相关准备,计划3月25日开始共育。预计在清明节前后,群众就能领养小蚕,开始新一年的
2018年01期 v.55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苏林;
<正>2018年3月9日下午,广西蚕种业协会在南宁召开2018年全区蚕种生产形势分析暨产销交流会,全区21家蚕种生产会员单位代表、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有关领导及相关人员共27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对2017年协会工作和财务管理情况进行总结,肯定了各蚕种生产会员单位和相关蚕业工作者过去一年来的工作成绩,并结合当前生产形势对2018年上半年我区蚕种生产形势进行分析,指出由于社会营销模式转变和电商的加入,丝绸产品开始走向千家万户,国内丝绸产品需求占比已达到
2018年01期 v.55 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培芬;
<正>3月23日上午,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在南宁市举办全区蚕业工作会议暨蚕桑产业扶贫工作培训班。自治区农业厅副厅长谢东出席会议并讲话。谢东副厅长传达了党的十九大和中央、自治区农村农业工作会议精神,要求大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总抓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
2018年01期 v.55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静;贺亮军;
<正>全国每4棵桑树就有一棵长在广西,全区蚕茧产量约占全国50%,桑园面积、蚕茧产量连年居全国第一……在我区,桑蚕这条"小虫",吐出了一个大产业,并在由大变强之路上昂首前进。"我们坚持以建设蚕桑产业强区为目标,重点抓好基地建设、科技创新、品牌培育、加强蚕桑资源多用途开发应用等,推进广西蚕桑产业优化升级拓展提升。"自治区农业厅主要负责人说。科学规划产业发展布局。为推进蚕桑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我区目前已基本建成桂西北、桂中、桂
2018年01期 v.55 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莫云霞;
蚕种管理是对蚕种生产、销售及蚕种质量有效控制的过程。以广西蚕种管理体系的建立、发展为研究背景,从广西蚕业发展取得的成绩及管理上出现的问题入手,借鉴国内种子管理模式,结合广西蚕种管理的现状和特点,对现代蚕种管理提出试行蚕种质量认证制度、加快信息化和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品种推介制度,促进新品种引进和推广的新理念。建议发挥蚕种业协会的作用,加强宣传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蚕种管理条例》,推动条例的全面实施,认真履行监管职责,进一步规范蚕种生产、经营行为,确保蚕种质量,维护蚕种生产经营者和广大蚕农的合法权益,促进广西蚕桑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2018年01期 v.55 38-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6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欧学贤;
推广蚕桑生产适度规模经营是提高蚕桑生产经济效益和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途径。在鹿寨县开展了蚕桑生产规模调查。通过对鹿寨县的不同饲养规模农户的养蚕收支进行调查分析后认为,鹿寨县目前农村蚕桑生产规模主要以农村家庭蚕桑生产为主,适度规模经营的指标是:在有2个劳动力的家庭,蚕室面积在120~200 m~2,桑园面积在5 336~6 670 m~2范围,每667 m~2桑园年产鲜茧150 kg以上,采用高效、省力化种养技术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这种农村蚕桑生产规模为适度规模。
2018年01期 v.55 4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8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黄守洋;
鹿寨县特点鲜明的蚕业发展历程对广西县域蚕业发展具有参考价值。通过查阅文献整合资料,按照鹿寨县政府蚕业发展规划将该县蚕业发展历程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以政府带动为主导,蚕桑产业发展初见成效,为徘徊发展阶段;第二阶段鹿寨县抓住机遇,推进了产业保障措施的落实、技术服务体系的完善、产业链的延伸和新科技成果的推广普及,为快速发展阶段;第三阶段着重发展现代化蚕业,为产业升级阶段。结合当前发展现状,鹿寨县今后的蚕业要突破创新,进一步探索"公司+基地+农户""‘桑’‘蚕’分离"等模式,科学规划区域分布,促进产业优势发展。
2018年01期 v.55 5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0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安春梅;贾雪峰;宋宪军;杨其保;罗群;王霞;
发展柞蚕生产对推进广西蚕业多元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广西发展柞蚕生产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优劣势,认为在当前广西蚕桑业发展较好的形势下,柞蚕在广西发展需要得到政府重视、引导和支持,建立顺畅的营销渠道,以观光蚕业为主线,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多方式多渠道共同推进。
2018年01期 v.55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5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贾雪峰;黄雪兰;陈枝;余武昌;罗祖现;黄旭华;黄深惠;黄红燕;
以忻城县桑蚕产业贫困村科技特派员的视角,在桑蚕主产区通过与桑蚕从业人员座谈交流、实地查看等方式,调查了忻城县桑蚕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产业发展的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加大资金扶持,加强示范引导、技术服务和监督管理,提高产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实现产业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促进产业良性循环发展,全面提高产业综合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等建议,以期对忻城县桑蚕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
2018年01期 v.55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谢寿泳;黄艺;莫云霞;黎娟;甘卫英;
针对粤椹大10主要采用袋接法进行嫁接育苗,技术成熟但成本较高的现状探索总结倒袋接法嫁接粤椹大十桑苗的方法。并探讨分析了夏季高温育种大批量嫁接繁殖苗本,建立了降低嫁接生产成本措施,科学管理,提高嫁接成活率。
2018年01期 v.55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黄深惠;黄旭华;蒋满贵;陈小青;唐亮;王霞;
针对生产过程中经常发生的家蚕农药中毒现象,分析了近年来全国各蚕区出现的家蚕农药中毒情况。总结了引起家蚕中毒的农药种类、中毒的症状、中毒原因,提出防治家蚕农药中毒的具体措施。提出今后研究针对家蚕农药中毒的方向及需要注意的问题,为防治家蚕农药中毒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2018年01期 v.55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ZHANG Q;SUN W;SUN BY;XIAO Y;ZHANG Z;梁书博;
家蚕卵子发生的是一个包括卵黄发生前、卵黄发生和绒毛膜发生的复杂的过程。家蚕卵子发生期间卵泡会出现激烈的形态及生理变化。然而,在卵子发生过程中基因的表达情况仍有待确定。重庆大学ZHANG Q等对卵子发生各时期的卵巢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并成功的构建了卵子发生期间的动态基因表达图谱。分析表明,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共鉴定了1 93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大多数是在卵黄发生后期到绒毛膜发生起始的过度阶段。继而进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结果鉴定到了6组对应不同调控通路的时期特异表达的基因。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一组基因对应的通路是蜕皮激素(20E)合成通路。进一步分析表明,蜕化类固醇20-羟化酶基因(CYP314A1)主要在卵黄发生前和卵黄发生初期表达。然而,20E灭活基因,尤其是蜕化类固醇26-羟化酶基因(Cyp18a1),在卵黄发生后期呈现高表达。研究人员推测,20E合成和代谢相关基因的不同表达模式可能确保了卵黄发生到绒毛膜发生的过渡时期激素滴度能快速下降。此外,研究团队还将家蚕(鳞翅目)卵子发生的基因调控情况与果蝇(双翅目)相比较,结果显示,在这些昆虫的卵子发生过程中是存在一些共同的基因表达模式的。
2018年01期 v.55 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TAKAI H;ASAOKA K;ISHIZUNA F;KIUCHI T;KATSUMA S;SHIMADA T;梁书博;
植食性昆虫的味觉和嗅觉在它们识别寄主植物的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家蚕以及其野生种中国野桑蚕,其成虫的嗅觉器官(触角)的形态和应答反应已有深入的调查研究。然而对于成虫的味觉器官的表征以及驯化对味觉器官的影响问题还有待解决。东京大学的TAKAIH等人发现,在家蚕和野桑蚕中都有两种类型的味觉感受器[浓密型(T)和纤细型(S)],位于成虫足的第五跗分节。不管是家蚕还是野桑蚕,雌性的T型感受器都是雄性的3.6~3.9倍。因此推测,相对于雄性,T型感受器对于雌性更加重要。而且,在电生理实验中,雌性野桑蚕的T型感受器味觉细胞对于桑叶提取物的反应十分强烈,而雌性家蚕(N4)的T型感受器味觉细胞对于桑叶提取物几乎没有反应。这些结果可以表明雌性野桑蚕的T型感受器可能与产卵地识别密切相关。研究人员还发现3个家蚕品系(N4,p50T,Kinshu×Showa)第五跗分节的感受器密度都远远低于野桑蚕。这些结果表明,驯化影响了家蚕足的味觉系统。
2018年01期 v.55 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MONTALI A;CASARTELLI M;BRUNO D;GRIMALDI A;TETTAMANTI G;姜桂华;
在完全变态昆虫中,幼虫在变态过程中多种器官会通过自噬发生重塑。虽然这种自噬过程最初在飞蛾和蝴蝶中有报道,但直到近几年对这些昆虫的自噬才被详细研究。尤其是家蚕,作为鳞翅目中一种非常好的研究模型,为研究自噬提供了许多细胞和分子手段,并且对胚后期的发育研究也有重大帮助。意大利英苏布里亚大学的MONTALI A阐述了家蚕中一些可用于自噬研究的方法,包括形态学、生化和分子水平研究的方法。
2018年01期 v.55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GUO C;ZHANG J;JORDAN JS;WANG X;HENNING RW;YARGER JL;姜桂华;
近年来蚕丝因其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生物相容性和潜在的应用价值在生物医学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对蚕丝分子结构的研究和对蚕丝良好机械性能与蚕丝蛋白结构间关系的探究仍太少。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GUOC等研究者比较了4种家蚕品系(家蚕、柞蚕、蓖麻蚕、琥珀蚕)的蚕丝结构。比较不同种类蚕丝的形态、机械性能、氨基酸组成、纳米结构和分子结构用到的技术包括扫描电子显微镜、同步辐射X-射线、傅里叶变换光谱学和核磁共振。并且,GUOC等研究者通过将蚕丝分子结构特征和机械性能关联对蚕丝结构-性能的关系进行了讨论。结果显示蚕丝中大量的β-折叠结构和高结晶度使其具有很高的杨氏模量,而当β-折叠结构很少时,蚕丝就具有很好的延展性。
2018年01期 v.55 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3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TERAMOTO H;AMANO Y;IRAHA F;KOJIMA K;ITO T;SAKAMTO K;孙涛;
细菌和动物细胞中的遗传密码已经被扩展,致使可以将新的氨基酸加入蛋白质中。在最近的研究中,线虫、苍蝇和老鼠的遗传密码得以扩展,然而这种改造在工业动物上的应用却很少。日本国家农业和食品研究组织的TERAMOTO H等学者拓展了家蚕的遗传密码,合成了一种以偶氮苯丙氨酸为原料的蚕丝纤维。为此,研究者开发了一种细菌系统来筛选家蚕中已经改变了氨基酸特异性的苯丙氨酰合成酶。研究者构建了4个家蚕转基因系,可以在丝腺中表达所改造的变异合成酶,结果发现其中两种转基因系能有效地将偶氮苯丙氨酸合成为蚕丝纤维,所获得的蚕丝与荧光分子具有生物正交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工业动物中遗传密码的扩展可以通过细菌系统来筛选,以促进具有新特性的蚕丝纤维的产生。
2018年01期 v.55 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DONG Z;DONG F;YU X;HUANG L;JIANG Y;HU Z;CHEN P;LU C;PAN M;孙涛;
CRISPR/Cas9介导的基因编辑已经被证明可以通过破坏病原体的基因来有效地抑制感染。西南大学的DONG Z等学者最近构建了表达CRISPR/Cas9的家蚕转基因系和以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为目标的sgRNA,以调节家蚕早期基因的表达。通过G,代杂交获得4个转基因杂交系:Cas9(-)/sgRNA(-),Cas9(C)/sgRNA(-),Cas9(-)/sgRNA(C)和Cas9(C)/sgRNA(C)。研究证明了Cas9(C)/sgRNA(C)转基因系有效地编辑了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基因组的目标位点,并在BmNPV感染后观察到大片段缺失。研究者进一步对Cas9(C)/sgRNA(C)转基因系的抗病毒分析表明,半致死剂量(LD_(50))比正常接种包涵体后的值高出1 000倍。作者分析了Cas9(C)/sgRNA(C)转基因杂交系的经济性状和脱靶效率,与正常水平无显著差异。作者的研究表明CRISPR/Cas9介导的基因编辑可以更有效地靶向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基因组,并可作为一种昆虫抗病毒的方法。
2018年01期 v.55 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ZUO W;LI C;LUAN Y;ZHANG H;TONG X;HAN M;GAO R;HU H;SONG J;DAI F;LU C;孙涛;
长链脂肪酸(VLCFAs),如鞘脂类,是细胞脂质的组成部分和细胞增殖的关键。参与VLCFA生物合成蛋白的基因突变可能导致遗传性疾病,如黄斑病。长链脂肪酸延伸酶(ELOVL)是参与VLCFAs生物合成的酶。西南大学的ZUO等最近研究发现在家蚕基因组中共有13个ELOVL基因,分布在3条染色体上;所有的ELOVL成员都包含一个不同的ELO机构域和一个保守的HXXHH motif。作者对不同物种间的进化关系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并对基因功能进行了预测。13个ELOVL基因分别被分配给ELOVL3/6、ELOVL1/7和ELOVL4进化枝。微阵列和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这些基因在不同组织间有差异表达,进而提示各组织生长发育的功能分化。作者进一步的研究表明,BGIBMGA000424基因的表达水平与不同家蚕品种的茧壳重量呈显著负相关。综上所述,研究者是对家蚕中ELOVL基因的首次全面分析,其结果可作为进一步分析家蚕ELOVL基因的生理功能的基础。
2018年01期 v.55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LI Z;YOU L;YAN D;JAMESA A;HUANG Y;TAN A;孙涛;
性别决定是一个分级管理的过程,包括昆虫在内的不同生物具有高度的多样性。在鳞翅目昆虫家蚕中,由W染色体衍生的FempiRNA被鉴定为主要的性别决定因子,它揭示了一个独特的piRNA介导的性别决定途径。然而,家蚕性别决定的综合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中国科学院昆虫发展与进化生物学研究中心的LI Z等研究发现蚕蛹蛋白BmSiwi是决定家蚕性别的关键,而不是BmAgo3。CRISPR/Cas9介导的BmSiwi的敲除导致发育中性别阻滞和部分雌性性别逆转,而BmAgo3耗竭只影响卵子发生。研究者鉴定了3种组蛋白甲基转移酶(HMTs),它们在BmSiwi突变蛾中显著下调。其中一种HMT是BmAsh2,引起了piRNAs和转座因子(TEs)的失调,支持了它在piRNA信号通路中的作用。更重要的是,研究发现BmAsh2突变导致了性别发育阻滞和部分雌性对雄性的性别逆转,以及性别决定基因Bmdsx和BmMasc的失调。其他两种HMT是BmSETD2和BmEggless,它们的突变并不影响piRNA介导的性别决定。组织学分析和免疫沉淀结果支持BmAsh2和BmSiwi蛋白之间的功能相互作用。试验数据首次提供了证据,证明组蛋白甲基转移酶(HMT)BmAsh2在piRNA介导的蚕蛹性别决定中起关键作用。
2018年01期 v.55 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LI N;TONG X;ZENG J;MENG G;SUN F;HU H;SONG J;LU C;DAI F;丁鑫;
Hippo信号通路最早是在果蝇中发现的,在组织器官的发育调控中起重要作用,信号通路中的一些基因还被鉴定为肿瘤抑制基因。这个信号通路在果蝇和小鼠中得到广泛关注,但是在家蚕中关注甚少。西南大学的LIN等人在家蚕中鉴定了Hippo信号通路的主要相关基因(Hippo,Salvador,Warts,Mats,Yorkie)并命名为BmHpo,BmSav,BmWts,BmMats,Bm Yki。这些基因在家蚕和其他生物中高度保守,说明它们通过相似的蛋白质相互作用建立Hippo信号通路。研究中分析了这些基因在家蚕胚胎,幼虫、游走期、蛹期及蛾期的时期表达模式,以及在幼虫5龄3天的14个组织中的组织表达情况。研究结果表明Hippo信号通路对家蚕的发育是有影响的。为了了解Hippo信号通路调控家蚕发育的分子机制,作者在家蚕卵巢细胞系(BmN-SWU1,NS)中分别上调和下调表达了BmHpo和BmYki基因,发现细胞增殖活性和细胞周期发生了改变。该研究发现Hippo信号通路的基因在家蚕表皮发育及细胞增殖方面有重要作用。
2018年01期 v.55 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