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玉琼;
<正>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位于广西华佳丝绸公司内的象州县桑蚕文化展示馆已初具雏形。象州县桑蚕文化展示馆建筑面积500 m~2,于去年10月开始建设,展示馆内以古老发明与丝绸之路、桑蚕文化墨迹与故事、桑蚕的科学奥秘、东桑西移与现代桑蚕工业、象州县桑蚕产业成就、华佳桑蚕成品展示等七个区域展示我国古今桑蚕文化、现代桑蚕产业、桑蚕科学以及象州桑蚕产业、华佳公司发展成就。
2016年01期 v.53 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覃伟立;邓克轶;
<正>1月25日,柳城县凤山镇对河村塘进屯张艺清家里5个房间刚装修完成,准备做农家乐家庭旅馆。"我们正在搞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农家乐旅游也兴旺起来了,农民创收又有新路子。"张艺清说。柳城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位于塘进屯,该屯以桑蚕业闻名。全屯275户1 089人,90%以上农户种桑养蚕,桑园种植面积达100 hm~2,年产蚕茧约20万kg。"去年全屯养蚕收入达780万元,加上其
2016年01期 v.53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志雄;黄艳梅;
<正>广西人大代表、中共宜州市委书记周飞1月27日在广西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介绍,宜州的桑园面积和鲜茧产量已连续10年保持全国县域第一,宜州市将全力打造"中国丝绸新都"。周飞介绍,目前,宜州市的桑园面积是2.2万hm~2,连续10年全国县域第一。宜州茧丝绸产业在全国也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丝绸加工能力在广西排名第一,在全国也排在前列。"我们将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宜州市官方介绍,"十二五"时期,宜州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东桑西移"工程和建设广西桑蚕茧丝绸循环
2016年01期 v.53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覃隆;
<正>近年来,在东兰县人民政府的各项惠民政策的有力推动下,如今该县桑蚕产业已发展成为助农增收的重要农业产业,去年实现桑蚕产业产值突破1亿元大关。东兰县山清水秀生态美,独具山区小气候优势,是发展桑蚕生产优势区域。多年来,广大农民家庭靠种桑养蚕脱贫致富。为挖掘桑蚕资源开发增值潜力,拓展该县桑蚕产业领域空间,主动适应产业发展新常态,实现该县桑蚕产业的可持续发展。1月21日,东兰县桑蚕办深入三石镇纳合村和巴造村召开果桑种植宣传
2016年01期 v.53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全诚;
<正>近日,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农业局在河池市农业局的组织指导下,以"精准扶贫"为依托,积极开展优质原料茧基地示范区建设、创新蚕农合作组织模式、现代蚕业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及标准化简易化蚕房养蚕设施配套建设等示范工作。项目在该县大才乡新坡村平治屯、思恩镇叠岭村洛岩屯开工新建标准化简易蚕房2100 m~2,桑
2016年01期 v.53 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培芬;
<正>3月22日上午,自治区农业厅在南宁市举行全区蚕业工作会议暨蚕桑产业扶贫工作培训班。全区6个重点市农业局(农委)分管领导、12个市蚕业站(经作站)站长及40个县(市、区)农业局分管领导和蚕业站(或经作站)站长、广西蚕业科学研究院6个分院院长、24家蚕种场场长以及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相关人员共151人参加了会议,自治区农业厅副厅长谢东出席会议并作讲话。会议邀请了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鲁成教授作专题报告。会议由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祁广军主持。南宁、柳州、百色、贵港、河池、来宾6个市蚕业站分别
2016年01期 v.53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覃钢;
<正>2016年3月18日,广西茧丝绸行业协会会员大会在南宁隆重召开。本次大会主要议程是换届选举,同时就当前市场行情走势进行交流和分析研判。80多家会员单位领导参加会议,自治区茧丝办田宁主任和工信委综合处石红艳处长到会指导。会议由赖以军副会长主持,兰树思会长作协会第二届理事会工作报告。5年来,在自治区茧丝办的指导下,协会全体会员鼎力支持与合作,协会第二届理事会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坚持服务会员宗旨,创新工作思路,为实现
2016年01期 v.53 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黄旭华;潘志新;韦廷秀;汤庆坤;贾雪峰;黄深惠;王霞;罗梅兰;
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可以应用药物进行治疗的蚕病。通过比较多种化学药物对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效果,发现阿苯达唑对家蚕微粒子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而且对蚕体毒害性低。利用阿苯达唑采取溶液浸泡桑叶或以药粉直接喷洒蚕座上桑叶的方式均可以达到治疗家蚕微粒子病的效果,两种使用方式的实用浓度分别为1 000 mg/L和1.0 g/kg,而且适宜采取每天添食药物1餐的方式利用药物。在蚕种生产中初步应用阿苯达唑组合药物防治家蚕微粒子病,也取得了一定的防治效果。
2016年01期 v.53 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蓝必忠;黄红燕;黄景滩;汤庆坤;贾雪峰;黄胜;李安华;陈枝;黄旭华;
桑尺蠖是桑园常见的害虫,也是传播病原的主要昆虫之一。在广西蚕区调查了桑尺蠖微粒子病对家蚕的交叉传染性。调查结果发现桑尺蠖幼虫微粒子病自然感染率为0.54%;从桑尺蠖体内分离获得4株微孢子虫,编号分别为Pa BM3、Pa BM4、Pa BM5和Pa BM6,光学显微镜下观察Pa BM3、Pa BM5和Pa BM6均为长卵圆形,与家蚕微孢子虫(Nb)存在明显差异;Pa BM4为卵圆形,与Nb相似。通过生物试验测定,发现Pa BM4微孢子虫对蚁蚕的半数感染浓度(IC50)为2.49×10~5个/m L,是Nb的4.64倍,说明其对家蚕也具有较强的食下感染力,而其对家蚕没有胚种传染性;Pa BM3、Pa BM5和Pa BM6三种微孢子虫对家蚕均无感染力。因此,桑尺蠖微粒子病发生情况复杂,潜在对家蚕有交叉传染的风险,蚕种生产需要采取措施防控桑尺蠖的危害。
2016年01期 v.53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韦廷秀;陶积阳;滕伟国;邓玉娟;卢德;谭汪英;陆呈宏;黄红燕;
通过对2012年秋—2015年秋4年春夏秋多月份共11批次对家蚕新品种桂蚕N2的杂交原种进行饲养繁育一代杂交种,探讨该品种的繁育效果与技术。结果表明,原种茧平均死笼率NC99R·NC9C、NJZ·NJ7分别为3.09%、5.39%,NC99R·NC9C与同期两广二号中系原种932·芙蓉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极显著,NJZ·NJ7与同期两广二号日系原种7532·湘晖相比差异不显著;张原种制种量正交种为61.89张,比同期两广二号提高14.85%,正交品种间有极显著提高,反交种为35.41张,反交品种间差异不显著;平均公斤茧制种量正交种、反交种分别为3.36张、2.66张,与同期两广二号相比正交种差异不显著,反交种差异显著。只要根据新品种的特性要求进行繁育,采取合理的技术措施,掌握好对交品种的出库、收蚁日差(日系比中系早3~4d);加强提青分批,淘汰弱小蚕;稀座;良桑饱食;中系品种提早1 d收茧、削茧;适量投蛾,加强巡蛾等,就能获得良好的繁育成绩。
2016年01期 v.53 1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罗群;莫现会;杨其保;宋宪军;安春梅;
对以常规技术人工栽培的木薯蚕蛹虫草进行成分含量检测分析,发现其干物质中含蛋白质71.00%,脂肪0.94%,总糖0.36%;18种氨基酸含量占虫草总量的19.21%;含虫草素0.02%,含虫草酸5.6%,未检测到虫草多糖;富含多种无机盐,对人体有益的Ca、Fe、Zn、Se等元素含量较高;同时含有维生素A、E及B族维生素,但未检测到维生素D和维生素C。木薯蚕蛹虫草与柞蚕蛹虫草、冬虫夏草相比较,木薯蚕蛹虫草尚不能成为冬虫夏草的替代品。
2016年01期 v.53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李安华;汤庆坤;黄景滩;蓝必忠;赖艳梅;
总结当前桑园病虫害防治施药设备机具的优缺点,调查分析几种施药机具的应用效果、生产效率、成本费用,发现风送式喷雾机具有优良的性能,应用效果好,值得在广大农村推广。同时结合广西当前的实际认为,应因地制宜选用适宜的施药机具;桑园应合理布局,发挥最佳喷施效果;通过蚕桑合作社提高蚕桑机械化水平。
2016年01期 v.53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黄胜;黄景滩;李韬;叶建蔚;谭汪英;蓝必忠;莫炳巧;
草甘膦除草剂用于田园除草时容易对桑树造成危害。通过试验对桑树喷洒草甘膦后的情况做出分析,认为可以采取药后摘药叶、剪药枝等措施对药害桑树进行补救,两种措施的有效性大小为:药后摘药叶>药后剪药枝,但喷药5 d后再补救则无效。
2016年01期 v.53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梁贵秋;陆春霞;吴婧婧;董桂清;周晓玲;黄正勇;沈蔚;
利用普通酒精酵母通过臭氧发生器产生臭氧诱变,诱变参数:臭氧浓度为15 mg/m~3,时间为10 min;分离、纯培养后筛选出一株的突变株YSS-03。此菌株最大特点是只能利用单糖为碳源发酵产酒精,且酒精耐性15%以上,是一株具有发酵制备功能酒前景的菌株。
2016年01期 v.53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滕伟国;韦廷秀;陶积阳;卢德;邓玉娟;谭汪英;
广西农村的蚕房主要有旧房改造型、"水泥砖+石棉瓦"型和简易大棚型3种,普遍存在通风透气性差、保温保湿性能差、布局不合理、操作费工、耗费土地资源等缺点,同时也不够坚固耐用。针对现有蚕房不足,采用泡沫瓦和钢架为材料设计建造的简易型蚕房,具有成本低、布局合理、坚固实用等优点。
2016年01期 v.53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覃倩昳;李正多;邓忠榜;韦国娟;王平生;
现代养蚕模式在广西已逐步推广并取代传统养蚕模式。通过试验调查现代养蚕模式和传统养蚕模式在蚕种催青、小蚕期、大蚕期、熟蚕上蔟、采茧、蚕房和蚕用物资投入等方面的成本和效益,并对两种养蚕模式进行效益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现代养蚕模式对比传统养蚕模式,在节省劳力、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增加蚕农收益等方面具有优势,但存在新技术和新设备推广受限制的问题。
2016年01期 v.53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邱长玉;
以2015年春季嫁接为例,调查分析了嫁接桑苗的经济放益。调查发现,平均每667 m2嫁接3万株桑苗生产成本为8 900元,其中人工费用占总成本的46.10%,计算出嫁接桑苗的临界盈亏点为0.48元/株。分析总结了影响生产嫁接桑苗生产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有:品种间差异导致的接穗和砧木的质量、嫁接技术、品种、种植的密度以及愈合时期的气温、降雨量等自然因素及嫁接工人技术水平等人为因素,市场价格波动等因素。总结出生产嫁接桑苗应该选择市场紧俏的苗木品种;要注重于农机部门开展协作,研发相关机械设备,提升机械化水平;育苗前还应观察市场行情,准确预测,合理安排产量等结论。
2016年01期 v.53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黄红燕;
介绍广西蚕桑产业标准体系的形成历程,总结广西蚕桑产业标准化实施推广取得的提升蚕桑产品产量质量、促进良种良法的推广应用、推动蚕桑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提高蚕桑生产组织化程度等成效。分析认为,目前广西存在标准化体系不够健全,标准化工作缺乏专业人才和统一的管理,标准宣贯不够、标准未得到很好的实施推广,种养规模小、不利于标准化的实施推广等问题,提出建立健全蚕桑标准体系、大力开展标准化宣传培训、加强蚕桑标准化的组织管理和人才培养力度、加强标准化示范和监督体系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2016年01期 v.53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莫现会;罗群;杨其保;宋宪军;安春梅;
回顾和总结广西木薯蚕从引进到发展的经历。广西木薯蚕发展于20世纪60年代达到鼎盛时期,70年代相继停产,80年代末又恢复生产。先后经历了2次发展高峰,90年代又开始衰落,21世纪呈现停滞状态。分析广西木薯蚕发展取得成功的经验:一是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并出台扶持产业发展政策;二是以市场为导向政府力推支柱产业;三是科研单位和企业分工合作,共同推动产业发展。存在不足的原因是:一是政治运动造成生产停滞;二是政府重视不够,没有政策扶持;三是市场需求原因导致养蚕经济效益偏低。今后发展理念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政府与企业共同推进,引导木薯蚕产业健康发展。
2016年01期 v.53 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4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王进;
通过分析墨江县小蚕共育推广的现状,总结得出小蚕共育存在共育室条件差、共育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小蚕共育效益差、共育管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加强蚕农对小蚕共育认识的正面引导、完善共育设施和人员建设、加强技术指导服务和严格共育技术规范、以优惠政策对小蚕共育扶持等对策。
2016年01期 v.53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杨红兵;
结合多年桑树栽培的经验,针对光禄镇桑园存在的管理粗放问题,总结得出在桑园规划上应重视土地选择、种植沟的行向设计和开挖规格;栽植上注意优良桑品种的选择、栽植时间和方法、树形养成等;管理中进行中耕除草、及时排灌和适时施肥;护理要注意封梢和夏伐;及时防治常见病虫害褐斑病和红蜘蛛等,多方面阐述桑树高产栽培措施,以期促进蚕农经济收入。
2016年01期 v.53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正>《广西蚕业》是由广西农业厅主管,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广西蚕学会共同主办的综合性蚕业科技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大16开开本,季刊,每季末月的30日出版。读者对象为国内外蚕业科研工作者、大中专院校师生及蚕业战线上的工作者。1.征稿范围本刊主要刊载蚕桑产业的科学试验、病虫害防治、产业发展、蚕业经济等方面的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的文章。
2016年01期 v.53 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广西蚕业》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蚕业科技期刊,由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和广西蚕学会联合主办。旨在为广西乃至全国蚕业的振兴和发展服务,传播蚕桑业最新的研究成果、科学技术、行业法规和政策等,促进行业内的生产经验和信息交流。本刊坚持将蚕桑业基础研究与技术研究相结合,桑蚕与柞(蓖麻)蚕的研究和种养兼顾,内容新、科技信息与市场信息量大,不仅是领导者的好参谋,还是从事科研、
2016年01期 v.53 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苏林;
<正>2016年2月29日下午,广西蚕种业协会在南宁召开2016年全区蚕种生产形势分析暨产销交流会。自治区农业厅经作处吴孝文副处长、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有关领导及全区24家蚕种生产会员单位代表共39人参加了会议。广西蚕种业协会潘志新理事长在会上作2015年协会工作总结。会议肯定了协会及全区各蚕种生产单位相关蚕业工作者去年一年来的工作成绩,并结合2015年的生产发放情况和当前整个行业的生产形势,
2016年01期 v.53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广西蚕业》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蚕业科技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入选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编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凡本刊录用的稿件将同时通过互联网网络出版或提供信息服务,作者如不同意,请在投稿时声明。未
2016年01期 v.53 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