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蚕业

科学试验

  • 桑树不同冬伐方式对次年上半年产叶量和产茧量的影响

    文柳璎;李平春;黄振文;

    通过对桑树杂交组合"桂桑优12""、桂桑优62"进行低刈(即冬留长枝,剪留下半年新枝30~50cm)和根刈(即剪留地面10~15cm)两种冬伐处理形式,调查不同冬伐形式对桑树第2年上半年桑叶产量和养蚕蚕茧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冬伐处理对桑树的桑叶产量和养蚕量有较大的影响。"桂桑优62"低刈平均每1/15ha养蚕数量、每张蚕种产茧量、1/15ha桑产茧量、1/15ha桑产叶量,分别比根刈平均增产13.79%、6.08%、22.20%和22.18%;"桂桑优12"低刈平均每1/15ha养蚕数量、每张蚕种产茧量、1/15ha桑产茧量、1/15ha桑产叶量,分别比根刈平均增产14.29%、5.34%、20.18%和20.13%;低刈比根刈,对于"桂桑优12"和"桂桑优62"桑树品种,桑树发芽均提早4~5d,采叶养蚕均提早9d。

    2011年04期 v.48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小蚕托养试验报告

    万玉新;龙柱祥;彭世异;韦平让;黄光明;傅绍华;

    小蚕托养共育是小蚕共育模式的创新发展。小蚕托养共育具有确保小蚕共育用叶叶质、提高小蚕质量、减少共育室劳动力投入等作用,能更好地解决当前专业化共育室叶质下降和请工难的矛盾。采用小蚕托养,可提高蚕农的经济效益。

    2011年04期 v.48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三菱背式软轴割灌机应用于桑树伐条的试验

    黄玲莉;黄文功;闭立辉;张桂征;苏红梅;韦博尤;张雨丽;蒙艺英;

    随着劳动力价格的上升,劳动力成本必然成为制约蚕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桑园管理所投入的劳动力成本占蚕业生产成本的比例较大。为此,笔者研究不同的割灌机锯片用于桑树剪伐,并与手工桑剪剪伐进行对比试验,统计其剪伐效果与用工量,旨在探索蚕桑生产省力化的新途径。通过统计分析,使用割灌机剪伐与手工剪伐对桑树发芽率的影响差异极显著,有4.87%枝条会被延迟发芽,但应用割灌机可大大提升剪伐效率,节省用工量,降低劳动强度,齐拳剪伐工效提高3.85倍,冬留30~60cm枝条剪伐工效提高1.8倍。

    2011年04期 v.48 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0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桑树保护

  • 提高桑园治虫效果的技术措施

    刘桂州;

    使用化学农药防治桑园害虫,具有范围广、见效快、简单易行的优点。为提高桑园治虫防治效果,应该做好建立和完善测报网络、适期用药、合理用药、正确评价药效四个方面。

    2011年04期 v.48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桑橙瘿蚊测报及防治技术

    李仕亚;王林;王玉荣;李芬;

    桑瘿蚊一直是睢宁县桑园重点防治的害虫之一。本文系统的介绍了桑橙瘿蚊发生及危害的特点;从越冬虫口密度、存活基数及发育进度等方面对桑瘿蚊进行调查;从正常年份和异常年份预测介绍了桑瘿蚊预测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县桑瘿蚊防治策略,并从翻土晒垡、顶芽喷药、土壤施药三方面介绍了桑瘿蚊防治方法。

    2011年04期 v.48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蚕病防治

  • 氧氟沙星对家蚕细菌病原的体外抑菌试验

    胡文娟;

    通过对体外抑菌圈、最小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的测定,比较了氧氟沙星和氯霉素两种抗生素对家蚕细菌病原苏芸金杆菌和灵菌的抑菌效果。试验结果显示:在相同浓度下,氧氟沙星对苏芸金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大于氯霉素;氧氟沙星对苏芸金杆菌和灵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均低于氯霉素,说明氧氟沙星对两种家蚕细菌病原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

    2011年04期 v.48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紫外线照射对家蚕病原灭活作用的研究

    黄旭华;潘志新;罗梅兰;黄深惠;安春梅;莫云霞;唐亮;

    采用紫外线照射处理苏芸金杆菌、家蚕白僵菌、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NPV)和家蚕微孢子虫(N.b),观察紫外线照射对家蚕病原的灭活效果。结果是当紫外线照射时间为6min时可杀灭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照射的时间为12min以上时可杀灭家蚕微孢子虫;照射22min以上可杀灭苏芸金杆菌;照射24min以上可杀灭家蚕白僵菌。说明紫外线照射处理对这4种家蚕病原具有明显的抑杀作用。

    2011年04期 v.48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家蚕核型多角体在室内自然环境下的存活情况

    黄深惠;石美宁;黄旭华;唐亮;黄扬玉;

    本试验将感染家蚕核型多角体(BmNPV)的病蚕放置于室内,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保存不同时间后,分别测定BmNPV致病力,结果显示放置1d,体内病原的活力仍很强,在BmNPV浓度为1×107个/mL时,感染家蚕发病率达88.33%,放置15d后,发病率下降至35%;30d后,病原基本失活,感染家蚕发病率为0。表明病蚕在室内自然环境条件下(在温度28~31℃、相对湿度74%~83%的范围内)放置一定的时间,病蚕体内BmNPV还存在着病原性,且病原性随着放置时间的增长呈逐渐降低的趋势。

    2011年04期 v.48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生产技术

综述

  • 家蚕模式在人类疾病与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张桂征;张雨丽;费美华;黄君霆;

    本文主要综述近些年来家蚕(Bombyx mori)在人类疾病和药物筛选等方面的研究状况。家蚕是鳞翅目蚕蛾科的以桑叶(Mulberry)为饲料的完全变态昆虫。家蚕不仅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而且还具有独特的生理特点,所以成为鳞翅目的代表生物和重要的实验室研究工具,是研究遗传学、分子生物学乃至生命科学的好材料。最近家蚕更是成为了研究人类生理、疾病、遗传和开发新型药物的优良模式动物。利用家蚕建立起来的天然免疫活性化模式、细菌感染模式、真菌感染模式、病毒感染模式、糖尿病模式和肝病模式等在医学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1年04期 v.48 3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蚕桑业对喀斯特地区脱贫致富与环境改善的作用

    罗平;

    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发展蚕桑业既能增加农民收入,减轻贫困程度,又能达到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喀斯特地区恢复项目(KERP)表明:发展蚕桑业不但能脱贫致富,而且也是喀斯特地区环境改善的重要举措,桑树一年有10个多月是绿色,可提高地面绿化指数,美化环境;干桑枝直接燃烧作为生活燃料,蚕沙作为沼气池原料生产沼气,解决了农村能源问题,避免砍柴毁坏植被;用桑枝替代竹木作瓜果豆类等缠绕类经济作物藤蔓棚架,避免因制作棚架而砍伐竹木;桑枝替代木材培养食用菌、开发利用桑枝造纸等等,既避免砍伐树木,也为山区致富开拓新路;蚕沙无害化处理后或制成有机肥、桑枝粉生产食用菌下脚料等都是很好的有机肥,处理后回田提高土地肥力,改善土壤环境;桑树安全无毒,综合开发与利用的副产品无毒安全,促进人们健康生活,促进喀斯特地区脱贫致富与生态环境改善共同发展。

    2011年04期 v.48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经验交流

  • 浅谈提高蚕种繁殖系数的关键技术

    李明财;

    张原种收茧量是衡量原蚕饲养成功率高低的重要指标,而张原种制种量和公斤茧制种量则是制种成绩的主要指标,因此,如何提高桑蚕一代杂交种繁育系数即张原种制种量和公斤茧制种量是蚕种场所追求的一个主要目标。2010年很多蚕种场蚕种繁育系数比较低,质量差,张原种制种量在40张以下,公斤茧制种量3.0张以下,蚕种不受精卵及生种多。横县蚕种场采取多种技术措施和对策,取得了张原种制种量和公斤茧制种量较好的成绩。张原种收茧量15.8kg,张原种制种量52.1张,公斤茧制种量3.30张。

    2011年04期 v.48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经营管理

  • 原原种种茧期及制种期的生产管理

    丁建军;

    作者根据多年的家蚕良种繁育工作经验,阐述了如何在保持家蚕品种性状的基础上,抓好家蚕原原种种茧期和制种期这两个关键生产阶段的管理,繁育出优质、合格的母种和原原种。

    2011年04期 v.48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打造百色高产优质桑蚕茧基地的思考

    文柳璎;李平春;

    本文分析百色市蚕桑业发展的现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稳步扩大高产优质基地,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创新蚕桑业经营模式,推广普及蚕业综合利用技术,政府加大桑蚕业经费投入并出台扶持蚕桑业政策等,推动蚕桑产业转型升级和促进优质茧基地健康稳步发展的对策。

    2011年04期 v.48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综合利用

  • 机制丝绵的生态加工技术研究

    杨富刚;盛家镛;邢铁玲;卢受坤;黄辉;辛德强;刘景刚;黄农审;

    鉴于目前机制丝绵的产量占丝绵总份额的比例日益增长,而且占主导位置,从当前国内绝大部分机制丝绵工厂现状来看,符合要求的生态纺织品甚少,因此,研究机制丝绵生态加工技术显得十分迫切,大力推广节能、节水、高效、设计合理、操作简便的先进加工技术和设备。从丝绵脱胶废水中回收丝胶,以减少可用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从原料、加工过程直到消费过程满足生态方向的要求,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多健康的、绿色的床上用品。

    2011年04期 v.48 5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信息

  • 兴蚕业奉献终身 育英才呕心沥血——沉痛悼念钱惠田教授

    韦秉兴;

    <正>全国著名蚕学专家、广西大学蚕学专业主要创始人之一,钱惠田教授于2011年10月19日在重庆不幸逝世,享年91岁。噩耗传来,我们蚕学专业师生和广西蚕业界广大同志无比悲痛。回想起钱教授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退休后,不顾年老体弱和放弃悠闲生活,只身一人来到广西,开

    2011年04期 v.48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广西蚕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纪要

    韦伟;

    <正>广西蚕学会于2011年11月28在南宁市桃源饭店召开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来自全区各地蚕业界的120多名代表参加了大会,胡乐山理事长作广西蚕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第七届理事会的工作,代表们充分肯定了第七届理事会所做的工作。

    2011年04期 v.48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书讯

    <正>广西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有下列养蚕技术科普新书出售:《蚕病害防治彩色图谱》16元、《桑树病虫害防治彩色图谱》16元、《科学养蚕技术彩色图谱》13.5元、《节本高效

    2011年04期 v.48 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