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云霞;韦伟;陈枝;何珊珊;覃月凤;蒋玉莲;唐莲芳;
本试验通过蚕种不同的入库前保护时间、冷藏时间及出库后分浸酸与不浸酸等处理后,调查932、7532原原种不同处理的实用孵化率。结果:浸酸处理的蚕种库外保护时间在50天以内,冷藏时间在120~140天内孵化成绩比较好,冷藏时间超过140天以后,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孵化率下降;不浸酸处理就催青的蚕种冷藏120~130天的孵化率稍偏低,而冷藏时间140~160天的蚕种的实用孵化率高,孵化成绩稳定。结论:932、7532原原种的库外保护时间最好控制在40天以内,最长不超过50天。冷藏时间在140天以内的,应当进行浸酸处理。而冷藏时间在140天以上的,蚕种出库前经过适当的中库调整3天后再出库,不需要经过浸酸处理,蚕种孵化率就可以达到生产要求,达到推迟用种的目的。
2009年03期 v.46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施祖珍;邓玉娟;
对家蚕"两广二号"正交(芙·9×湘·7)品种的雌蛾在产卵期提供明暗两种处理的对比试验,结果:暗产卵的速度总是比明产卵的快且集中,如在交配5小时的黑暗条件下,产卵最快且集中,4小时内产卵量达87.61%,6小时内产卵量达97.89%;而明亮条件下,4小时内产卵40.72%,6小时内产卵83.10%。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产卵有利于提高蚕种的一日孵化率。另外,各处理在明、暗条件下,对单蛾产卵量、不受精卵率的发生影响不是很大,但不同的交配时间处理对卵量有显著的差异,对不受精卵的发生有极显著的差异。
2009年03期 v.46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梁希颖;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为巩固广西蚕业全国第一大省的地位,选择安全稳健和逆势增长的财务战略,防范蚕业生产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进一步增强广西蚕业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
2009年03期 v.46 35-3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汤庆坤;潘志新;蒋满贵;
自农业部《蚕种管理办法》颁布实施以来,广西通过制定和完善配套措施,理顺蚕种管理体制,积极开展蚕种质量监督管理和市场执法检查,严格实施蚕种生产经营许可制度,创新管理机制,积极开展宣传培训等活动,推动了《蚕种管理办法》的贯彻实施,使广西的蚕种产量和质量得到稳步提高,蚕种生产经营行为进一步规范,蚕种市场秩序逐步好转,较好地维护了各方利益,促进广西蚕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同时《蚕种管理办法》的贯彻实施还存在体制机制不健全、市场秩序混乱、部分措施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建议进一步加强监督,积极开展蚕种执法,完善相关制度及配套措施,加强各地执法队伍建设,并在《蚕种管理办法》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制定和出台《蚕种管理条例》。
2009年03期 v.46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安春梅;
广西蚕种质量检验检疫站负责全区桑蚕种母蛾微粒子病检疫,为了切实保证蚕桑生产安全,广西蚕种质量检验检疫站在管理、硬件、技术操作等方面不断进行自我提升与改进,以求检疫结果更加准确,为蚕桑生产的安全把好关。
2009年03期 v.46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曾森;
小蚕共育是现代蚕业生产实现社会分工的方式,是我区发展现代蚕业的重要途径,与传统的全龄饲养方式相比,实行小蚕共育具有降低养蚕成本,增加全年饲养总量,提升蚕茧产量和质量,提高生产效益的特点。本文通过对传统全龄饲育与实行小蚕共育农户的投入和收益进行对比,发现蚕农直接购买商品小蚕进行生产,所需投入的成本比全龄饲养的农户低,而年养蚕增收非常显著。
2009年03期 v.46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黄双平;梁炜;覃建高;
以桑枝粉为主要原料,设计不同的配方栽培杏鲍菇,试验表明:利用桑枝粉栽培杏鲍菇是可行的,杏鲍菇菌丝在桑枝、棉籽壳和玉米芯为主的5种配方中均能正常生长、出菇。配方A(桑枝30%、棉籽壳40%、玉米芯10%、米糠16%、玉米粉3%、石膏1%)菌丝长势好、粗壮、整齐,菌丝生长满袋天数为39d,菌丝生长最快;配方D(桑枝60%、棉籽壳20%、米糠16%、玉米粉3%、石膏1%)生物转化率最高为82.7%。
2009年03期 v.46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邱长玉;朱方容;林强;
本文简述了国内外桑果的研究现状,桑果的营养成分、功能,及其在医药、食品等方面的开发利用价值。通过分析桑果开发的价值和利用前景,认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桑果的利用开发前景很广阔。
2009年03期 v.46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3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虞崇江;陈枝;蒋玉莲;黄红燕;陆俣伽;
本文分析纤维板的市场需求,利用桑枝生产人造纤维板优势和桑枝纤维板生产工艺及效益分析等各个方面的情况,提出以桑枝为原料进行纤维板加工是变废为宝,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能够缓解森林资源的过度采伐,为蚕桑副产品的综合利用开拓新思路。
2009年03期 v.46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白景彰;黄贤帅;郭沛云;罗坚;
广西是蚕茧原料大省,茧丝加工近年来也在迅速发展,蚕丝被生产作为一个新兴产业现已初具规模,但离规模化、现代化、品牌化还相距甚远。以科技为先导,提升蚕丝被品牌科技含量是做强蚕丝被产业的基础。政府要加强对桑蚕丝被产业的扶持力度,制定发展规划,出台配套措施,扶持政策是产业壮大发展的先决条件。贯彻执行国家蚕丝被行业标准,规范广西蚕丝被生产行为,尽快建立规范的广西桑蚕丝被的营销网络,才能促进广西蚕丝被品牌的市场体系建设。
2009年03期 v.46 7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