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journalinfonormal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paperranklist paperranklisttupian paihangpage

被引排行

Top 10 Top 30 Top 50 Top 100 简明模式 完整模式

我国桑树资源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沈蔚;梁贵秋;

桑树资源的综合利用包括对桑枝、桑叶、桑果等的利用。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桑树资源进行综合开发,研制出符合市场消费需求的食品、饮料、保健品、环保产品等形式多样化的产品,实现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一方面可为农民增收、蚕业增效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另一方面也是实现蚕桑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2011 年 01 期 v.48 ;
[下载次数: 645 ] [被引频次: 40 ] [阅读次数: 35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广西蚕桑产业发展“十二五”回顾及“十三五”展望

乐波灵;虞崇江;于永霞;黄红燕;祁广军;

对"十二五"期间广西蚕桑产业取得的成效进行总结回顾,展望"十三五"期间广西蚕桑产业发展的方向。分析认为,"十二五"期间,广西蚕桑产业发展呈现出持续增长,产业集群效应进一步凸显,在良种良法推广、示范基地建设、良种供应管理、科技创新、资源综合应用以及茧丝绸加工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广西蚕桑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既具有国家政策持续向好、广西各级党委政府大力支持和产品市场有较大空间等优势,也存在比较效益下滑、产业链延伸困难、蚕桑资源综合利用不够、国际竞争激烈等不利因素。认为,"十三五"期间,广西蚕桑产业应从生产规模化、布局区域化、品种多样化、技术省力化、产品高值化、市场全球化等方面入手,切实抓好蚕桑产业发展。

2016 年 01 期 v.53 ; 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专项(No.CARS-22-SYZ19)
[下载次数: 329 ] [被引频次: 35 ] [阅读次数: 61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桑枝食用菌在广西的发展前景

梁贵秋;唐燕梅;

搞好桑枝食用菌的研究和开发,充分利用我区现有的丰富的桑枝资源发展食用菌,是促进桑蚕业经济循环、延长行业产业链、优化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利用桑枝栽培食用菌,不但使生态环境得到很好的保护,同时对促进我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2007 年 04 期 ;
[下载次数: 291 ] [被引频次: 35 ] [阅读次数: 28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干旱对植物的影响及植物干旱适应性反应研究进展——以桑树为例

李瑞雪;周荣;苏雪强;汪泰初;

为了深入探索干旱对桑树等植物的影响和危害以及植物对干旱的适应性反应,从干旱胁迫的概念、干旱对桑树等植物的影响和危害、植物对干旱适应性反应以及在今后植物应用中的展望4个方面阐释了植物尤其是桑树在遭受干旱后,为响应干旱胁迫,在形态、生理生化以及分子水平作出的一系列适应性改变,为桑树等植物的抗旱机制研究和抗旱品种改良选育的工作提供参考。

2021 年 04 期 v.58 ;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1908085MC76); 安徽省农科院科研团队项目(No.2021YL030);安徽省农科院学科建设项目(No.2021YL075); 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No.ARS-18)
[下载次数: 2,236 ] [被引频次: 35 ] [阅读次数: 19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家蚕抗血液型脓病新品种桂蚕N2的选育

石美宁;闭立辉;顾家栋;费美华;祁广军;韦博尤;黄君霆;黄玲莉;苏红梅;蒙艺英;张桂征;张雨丽;黄旭华;黄文功;

桂蚕N2是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选配育成的第一对抗家蚕血液性脓病的强健性夏秋用家蚕新品种,省级实验室联合鉴定和农村试验鉴定表明:该品种适合广西等亚热带地区饲养。在常规条件饲养下,蚕体强健性、蚕茧产量和质量等主要经济性状与对照种两广二号相仿或略有提高;该品种在2龄起蚕经口添食NPV多角体病原的LC50(半数致死浓度)为1×109个/mL,比两广二号对照高1 000倍,表现出较强的抗NPV特性。桑蚕品种桂蚕N2综合经济性状稳定,已通过品种鉴定,可以在广西各蚕区全年各蚕期饲养,特别在家蚕血液型脓病多发的蚕区和夏秋期饲养,更能表现出其强健丰产的效果。

2012 年 04 期 v.49 ; 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桂科攻1123002-5
[下载次数: 299 ] [被引频次: 34 ] [阅读次数: 19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广西蚕丝产业科技人才培养的思路与设想

屈达才;蓝树思;顾家栋;

广西是中国蚕桑产业第一大生产基地,蚕丝产业已成为广西国计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我区蚕桑产业专业技术人才数量不及全国平均的1/3,蚕丝业科技人才严重不足,高层次科技人才短缺,这样的人才现状与我区蚕丝产业正在不断快速发展的态势形成强烈反差。广西蚕丝业的发展急需足够的科技人才来支撑,以确保其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为此,建议迅速恢复和创办广西大学农学院蚕桑专业和广西纺织学校蚕丝相关专业的设置和招生,并抓好多层次办学,采取多种培养模式和途径,培养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实用型蚕桑专业本土人才,为广西蚕丝产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顺利实现“十一五”规划工作目标打下基础。

2007 年 01 期 ; 2006年广西专家论坛调研项目。
[下载次数: 120 ] [被引频次: 30 ] [阅读次数: 13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如东县人工饲料育技术共育小蚕的实践报告

韩益飞;

为解决小蚕共育过程中出现的户主老龄化和人工短缺,以及共育安全等问题,开展了规模化人工饲料育技术共育小蚕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人工饲料育与桑叶育相比,1眠蚕体重无显著差异,2眠开始眠蚕时体重表现出差异,3眠期蚕体质量差距较大,4眠蚕体重差异缩小,熟蚕体重差异不显著;盒种产茧量除春蚕低于桑叶育5.1%外,续春蚕、一秋蚕和二秋蚕分别比桑叶育增加4.8%、4.9%和9.5%;春季蚕茧质量无显著差异,二秋蚕茧各项质量指标优于桑叶育;加强蚕室的温湿度控制和眠起处理工作,加强分发后的饲养管理,是小蚕人工饲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

2011 年 03 期 v.48 ;
[下载次数: 99 ] [被引频次: 27 ] [阅读次数: 23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桑黄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及人工栽培研究进展

陆春霞;董桂清;梁贵秋;潘志新;周晓玲;刘开莉;肖潇;黄正勇;吴婧婧;

桑黄是珍贵的食用药真菌,含有多糖、黄酮、多酚、萜类等活性成分,为了探索桑黄在药用领域的开发价值以及人工栽培技术的发展状况,就国内外研究学者在桑黄的活性成分和作用机理、人工栽培方面的研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展望进行综述,旨在为我国今后在桑黄资源产业化开发方面提供参考的依据。

2019 年 04 期 v.56 ;
[下载次数: 1,497 ] [被引频次: 26 ] [阅读次数: 59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广西现行家蚕品种人工饲料累代定向系统选育

张桂征;张雨丽;苏红梅;黄玲莉;韦博尤;黄文功;蒙艺英;闭立辉;崔为正;

为提高广西现行家蚕品种两广二号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和适应性,以24h疏毛率、各龄起蚕率及存活率等为选育指标,用饲料、实用型颗粒饲料及桑叶多种饲料结合,以个体选育和蛾区选育为重点对其原原种932、芙蓉、7532、湘晖进行累代定向系统选育。以未经人工饲料选育的932、芙蓉、7532、湘晖为对照,以各品种进行12龄饲料育,35龄桑叶育及全龄桑叶育,调查累代人工饲料选育对参选品种人工饲料摄食性和适应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累代选育明显提高了品种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选育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品种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中系品种经过多代选育后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和适应性均达到较好水平,日系品种对人工饲料的摄食适应性虽有提高,但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仍然一般。多数选育品种死笼率有下降的趋势,表明选育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蛹期的抗性;累代选育对品种的茧质(全茧量和茧层率)影响不明显;累代选育没有降低饲料育对蚕发育延缓的影响。综合各方面结果来看,人工饲料累代定向系统选育可明显提高家蚕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有望选出适宜人工饲料育的新品系。

2014 年 03 期 v.51 ; 广西科学研究与开发项目(桂科攻1123002-4)
[下载次数: 159 ] [被引频次: 26 ] [阅读次数: 1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桑椹菌核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陆飞;唐燕梅;曾森;梁贵秋;黄正勇;陆春霞;董桂清;吴婧婧;林强轩;

桑椹菌核病是危害果桑的一种主要病害,轻者造成桑椹品质低劣,重者使桑椹腐败,由紫红色变白而破碎脱落,甚至颗粒无收,严重发生桑椹菌核病将会影响桑树种子的收获和桑椹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的发展。本文就桑椹菌核病的发病原因、发病症状、发生规律进行详细介绍,并以此提出了以农业、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方法。

2011 年 03 期 v.48 ;
[下载次数: 182 ] [被引频次: 25 ] [阅读次数: 26 ] HTML PDF 引用本文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
检 索 高级检索